細辛為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漢城細辛或華細辛的干燥根和根莖。前兩種習慣稱為“遼細辛”。遼細辛主產于遼寧、吉林、黑龍江。華細辛主產于陜西。傳統醫學認為,細辛藥性辛、溫,歸心、肺、腎經,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的作用,用于治療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
功效作用
細辛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的作用。
解表散寒:
細辛藥性辛溫,能夠解表散寒、祛風止痛,能用于外感風寒,頭身疼痛的患者;由于細辛還能通鼻竅,因此能用于風寒感冒導致鼻塞流涕的患者;細辛與助陽解表藥配伍后,可以治療陽虛外感。
祛風止痛:
細辛藥性辛香,能夠宣泄郁滯、祛風散寒,適用于治療風寒性頭痛、牙痛、痹痛等癥。
通竅:
細辛藥性辛散溫通,能散風邪、化濕濁、通鼻竅,因此常用于鼻部疾病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
溫肺化飲:
細辛藥性辛溫,能夠發散風寒、溫肺化飲,常與散寒宣肺、溫化痰飲藥同用,可以治療風寒咳喘、寒飲咳喘。
現代應用
1、細辛具有解熱、鎮痛的作用,可運用于抗感冒藥及止痛藥中,如菊花茶調散、小青龍顆粒、九味羌活片、麻黃止嗽丸、復方川芎酊等。
2、細辛含有揮發油類成分,具有抗炎、抗過敏作用,尤其對鼻炎具有較好的效果,常見的治鼻炎的中成藥有鼻淵舒口服液、利鼻片、鼻炎靈片、鼻炎片、鼻炎靈丸等。
需要注意,大家應該合理的使用中成藥,不能隨意用藥。當您有用藥需求時,應向醫生或藥師咨詢,以保證用藥安全、有效。
適宜人群
細辛適用于風寒感冒者;頭痛、牙痛、風濕痹痛者;鼻淵者;肺寒咳喘者。
風寒感冒者:
細辛藥性辛溫,能夠解表散寒、祛風止痛,可以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頭身疼痛、鼻塞流涕,還可以治療陽虛外感,但需要與助陽解表藥配伍后使用。
頭痛、牙痛、風濕痹痛者:
細辛藥性辛香,能夠宣泄郁滯、祛風散寒,還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可以治療風寒性頭痛、牙痛、痹痛等病癥。
鼻淵者:
細辛藥性辛散溫通,能散風邪、化濕濁、通鼻竅,因此常用于治療鼻淵(西醫多指鼻竇炎)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
肺寒咳喘者:
細辛藥性辛散溫通,入肺經,能夠發散風寒、溫肺化飲,常與散寒宣肺、溫化痰飲藥同用,可以治療風寒咳喘、寒飲咳喘。
需要注意,本品多與其他藥物配伍應用來治療上述疾病,具體組方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病情、體質、合用藥物情況等制定,存在個體化差異,請大家不要盲目用藥。
禁忌人群
氣虛多汗、陰虛陽亢頭痛、陰虛或肺熱咳嗽者忌用。
原因:
細辛辛香溫散,氣虛多汗、陰虛陽亢頭痛、陰虛或肺熱咳嗽者如果服用本品,有加重病情的風險。
使用方法
本品多與其他中藥配伍應用于中藥組方中,一般情況下,需要煎煮后內服。需要注意,具體的熬藥方式,如加水量、煎煮時間、煎煮次數等需要遵照醫囑,以保證藥液能夠發揮相應的療效。
用量
臨床常用劑量為1-3g;散劑每次服0.5-1g;外用適量。但由于每位患者病情、體質等因素不同,具體用量會存在個體化差異,請患者嚴格按照醫生處方規定的劑量使用本品。
不宜同用
不宜與藜蘆同用。
細辛反藜蘆:
此配伍禁忌出自張子和的《儒門事親》。其原文為:“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
溫馨提示
細辛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中藥,若需要服用本品治病或調理身體,建議您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本品,以免發生用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