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可通過抗生素治療、輔助藥物、局部護理、生活方式調整、預防復發等方式治療。尿道炎通常由細菌感染、尿道損傷、免疫力下降、衛生習慣不良、性傳播疾病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療:細菌性尿道炎需根據病原體選擇敏感抗生素,常用藥物包括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阿奇霉素等。淋球菌性尿道炎推薦頭孢曲松聯合阿奇霉素,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可選用多西環素。用藥需完成全程療程,避免耐藥性產生。
2、輔助藥物: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可緩解排尿疼痛和尿道灼熱感。堿化尿液藥物如碳酸氫鈉片能降低尿液酸度,減輕刺激癥狀。中成藥如三金片具有清熱利濕作用,可輔助改善尿頻尿急。
3、局部護理: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部,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穿純棉透氣內褲并勤更換,性生活后及時排尿沖洗尿道。急性期可進行溫水坐浴,每次15分鐘緩解不適。
4、生活方式調整:每日飲水量保持在2000ml以上,通過增加尿量沖刷尿道。避免攝入酒精、辛辣食物及咖啡因。保證充足睡眠,適度進行快走、瑜伽等低強度運動增強免疫力。
5、預防復發: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愈后使用安全套。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絕經期女性可局部使用雌激素軟膏。定期復查尿常規,出現血尿、發熱等癥狀需及時復診。
尿道炎患者宜多食用冬瓜、黃瓜等利尿食物,補充維生素C含量高的獼猴桃、草莓。避免長時間騎自行車或久坐,養成定時排尿習慣。治療期間出現皮疹、腹瀉等藥物不良反應或癥狀加重,應立即就醫調整用藥方案。反復發作需進行尿培養和藥敏試驗,排除支原體、衣原體等特殊病原體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