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頭狀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占甲狀腺癌的80%-90%,可通過手術切除、放射性碘治療、促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等方式干預。乳頭狀甲狀腺癌可能與電離輻射暴露、遺傳易感性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頸部無痛性腫塊、聲音嘶啞等癥狀。
1、病理特征:乳頭狀甲狀腺癌在顯微鏡下呈現乳頭狀或濾泡狀結構,腫瘤細胞核呈毛玻璃樣改變。該類型生長緩慢,早期可通過超聲檢查發現甲狀腺內低回聲結節,細針穿刺活檢是確診金標準。
2、高危因素:兒童期頭頸部放射線暴露是明確致病因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遺傳綜合征也會增加患病風險。長期碘缺乏地區發病率較高,女性發病率約為男性3倍。
3、典型癥狀:多數患者以甲狀腺區無痛性腫塊就診,腫瘤壓迫喉返神經可致聲音嘶啞,侵犯氣管可能出現呼吸困難。約30%患者就診時已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
4、手術治療:甲狀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是主要治療方式,中央區淋巴結清掃適用于臨床確診轉移病例。術后需根據病理分期決定是否追加放射性碘131治療。
5、預后管理:十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術后需終身服用左甲狀腺素鈉維持TSH抑制治療。定期監測甲狀腺球蛋白水平,每年進行頸部超聲復查。
患者術后應保持均衡飲食,適當增加海帶紫菜等富碘食物攝入。避免劇烈頸部運動,規律進行散步、瑜伽等低強度運動。術后三個月需復查甲狀腺功能,根據結果調整藥物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