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可通過抗生素治療、中藥調理、物理療法、免疫調節劑、鎮痛藥物等方式緩解癥狀。該病可能與細菌感染、盆腔手術史、衛生習慣不良、鄰近器官炎癥擴散、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下腹墜痛、異常陰道分泌物、性交疼痛、月經紊亂、發熱等癥狀。
1、抗生素治療:
細菌感染是主要病因,需根據藥敏試驗選擇敏感抗生素。常用藥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頭孢曲松鈉等廣譜抗生素,療程需持續14天以上。治療期間需避免自行停藥,防止耐藥性產生。
2、中藥調理:
中醫認為濕熱瘀結是核心病機,可選用金剛藤膠囊、婦炎康片、桂枝茯苓丸等中成藥。中藥通過活血化瘀、清熱利濕改善盆腔微循環,減少組織粘連,適合長期反復發作患者配合西藥使用。
3、物理療法:
局部熱敷或紅外線照射可促進盆腔血液循環,緩解疼痛癥狀。超短波治療通過高頻電磁場作用,能減輕炎癥滲出,每日20分鐘連續10天為一療程。物理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4、免疫調節劑:
反復感染者可考慮使用胸腺肽、轉移因子等免疫增強劑。這類藥物通過激活T淋巴細胞功能,提高機體抗感染能力,尤其適合合并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患者。
5、鎮痛藥物:
急性疼痛發作時可短期使用布洛芬、塞來昔布等非甾體抗炎藥。嚴重疼痛需排除其他急腹癥后,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曲馬多等阿片類藥物,避免長期使用形成依賴性。
慢性盆腔炎患者需保持外陰清潔干燥,每日更換棉質內褲并用溫水清洗。飲食宜選擇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西蘭花等增強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周進行3次30分鐘以上的快走或游泳等有氧運動,促進盆腔血液循環。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月經期需加強衛生護理。若出現持續高熱或劇烈腹痛,需立即就醫排除盆腔膿腫等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