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潰爛可通過保持干燥、外用藥物、口服藥物、穿透氣鞋襪、避免抓撓等方式治療。腳氣潰爛通常由真菌感染、局部潮濕、免疫力低下、皮膚破損、衛(wèi)生習慣差等原因引起。
1、保持干燥:腳氣潰爛與局部潮濕環(huán)境密切相關,真菌在濕潤條件下繁殖迅速。每日用溫水清洗患處后需徹底擦干,尤其注意趾縫間水分。可撒布滑石粉或抗真菌粉劑吸收汗液,避免長時間穿密閉鞋襪。局部潮濕會加重皮膚浸漬和潰爛,保持干燥是促進愈合的基礎條件。
2、外用藥物:潰爛面需先使用硼酸溶液濕敷收斂,待滲出減少后涂抹聯苯芐唑乳膏、特比萘芬軟膏或酮康唑霜等抗真菌藥物。藥物需覆蓋潰爛邊緣2厘米范圍,每日2次持續(xù)4周以上。合并細菌感染時需聯用莫匹羅星軟膏,嚴重滲出時可短期使用氫化可的松緩解炎癥。
3、口服藥物:廣泛潰爛或外用療效不佳時需口服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等系統(tǒng)抗真菌藥。口服藥物通過抑制真菌細胞膜合成發(fā)揮作用,療程通常2-4周。肝功能異常者需慎用,服藥期間需監(jiān)測轉氨酶水平。口服與外用藥物聯用可提高治愈率,減少復發(fā)。
4、穿透氣鞋襪:合成纖維材質會阻礙汗液蒸發(fā),選擇棉質或抗菌纖維襪有助于保持足部干爽。足部多汗者可準備多雙鞋輪換穿著,每雙鞋使用后需通風24小時以上。避免連續(xù)穿橡膠雨靴或運動鞋超過4小時,夏季可多穿露趾涼鞋促進空氣流通。
5、避免抓撓:搔抓會導致潰爛面擴大和繼發(fā)感染,夜間可戴棉質手套防止無意識抓撓。瘙癢明顯時可冷敷或涂抹含薄荷腦的止癢藥膏,切勿用熱水燙洗。修剪指甲至平滑邊緣,減少抓撓時皮膚損傷風險。合并濕疹樣變時需短期使用弱效糖皮質激素控制變態(tài)反應。
患者需每日更換消毒毛巾和襪子,避免與他人共用拖鞋。飲食上增加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卜、菠菜和鋅含量高的牡蠣、牛肉,促進皮膚修復。選擇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游泳、瑜伽時需做好足部防護,運動后及時清潔。若潰爛持續(xù)擴大、出現膿性分泌物或發(fā)熱,需立即就醫(yī)排除壞死性筋膜炎等嚴重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