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失代償期是肝臟功能嚴重衰竭的終末階段,可能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膽汁淤積、代謝異常、藥物損傷等因素引起,表現為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黃疸、凝血功能障礙等癥狀。
1、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或丙肝感染導致肝細胞持續壞死,纖維組織增生替代正常肝組織。需長期抗病毒治療,如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索磷布韋,配合保肝藥物。
2、酒精性肝病:長期酗酒引發肝細胞脂肪變性、炎癥及纖維化。嚴格戒酒是關鍵,補充維生素B族及葉酸,必要時使用糖皮質激素緩解炎癥。
3、膽汁淤積: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等疾病導致膽汁排泄障礙,需熊去氧膽酸改善膽汁流動,嚴重時行膽管引流術或肝移植。
4、代謝異常:非酒精性脂肪肝或血色病等代謝疾病進展至肝硬化,需控制血糖血脂,限制鐵攝入,定期監測肝功能。
5、藥物損傷:長期服用對乙酰氨基酚等肝毒性藥物或接觸化學物質,需立即停用致病藥物,靜脈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解毒。
患者需低鹽高蛋白飲食,限制每日鈉攝入低于2克,選擇魚肉、豆制品等優質蛋白;適度活動如散步避免肌肉萎縮,但需避免勞累;定期復查肝功能、凝血指標及腹部超聲,出現嘔血或意識障礙需立即就醫。晚期患者可考慮肝移植評估,術后需終身服用免疫抑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