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硬化可通過頸動脈超聲、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踝臂指數檢測、脈搏波傳導速度測定、血液生化檢查等方式診斷。動脈硬化通常與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吸煙、年齡增長等因素相關。
1、頸動脈超聲:通過高頻聲波成像評估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厚度超過0.9毫米提示早期硬化。該檢查無創便捷,可同時檢測斑塊性質,適用于常規篩查。檢查前需去除頸部飾品,配合醫生調整體位。
2、冠狀動脈CT:采用多層螺旋CT掃描心臟血管,三維重建顯示鈣化積分和狹窄程度。檢查前需控制心率至70次/分以下,對碘造影劑過敏者禁用。輻射量相當于100張胸片,每年不宜超過2次。
3、踝臂指數檢測:測量踝部與上臂收縮壓比值,數值低于0.9提示下肢動脈阻塞。檢查時需仰臥休息10分鐘,同步測量四肢血壓。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現假性正常值,需結合其他檢查。
4、脈搏波傳導速度:通過頸動脈-股動脈脈搏波傳導時間評估血管彈性,速度>10m/s提示硬化。檢測前24小時避免劇烈運動,結果受體溫和血壓影響。該指標能早于結構變化發現功能異常。
5、血液生化檢查:檢測低密度脂蛋白>3.4mmol/L、同型半胱氨酸>15μmol/L等危險因素。需空腹8小時采血,血脂異常者需重復檢測。糖化血紅蛋白>6.5%提示長期血糖控制不良。
日常保持低鹽低脂飲食,優先選擇深海魚、燕麥、堅果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戒煙并控制體重指數<24,定期監測血壓血糖。血管硬化進展緩慢但不可逆,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2年進行一次血管評估,出現間歇性跛行、胸悶等癥狀需及時就醫。夜間睡眠時抬高下肢促進靜脈回流,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