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脫垂可通過提肛運動、飲食調整、藥物治療、硬化劑注射、手術治療等方式恢復。該病可能由長期便秘、分娩損傷、盆底肌松弛、慢性咳嗽、直腸黏膜松弛等因素引起。
1、提肛運動:盆底肌群松弛是直腸脫垂的重要誘因,每日進行3組提肛訓練能增強括約肌力量。每組收縮肛門10秒后放松,重復15次。堅持3個月可改善輕度脫垂,配合腹式呼吸效果更佳。
2、飲食調整:膳食纖維攝入不足導致便秘會加重脫垂,每日需攝入25g膳食纖維。推薦食用火龍果、燕麥、奇亞籽等高纖維食物,飲水量保持在2000ml以上。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減少直腸充血。
3、藥物治療:黏膜脫垂伴炎癥時可用地奧司明改善靜脈回流,蒙脫石散保護腸黏膜,乳果糖軟化糞便。直腸栓劑如太寧栓可緩解局部水腫,需配合病因治療。
4、硬化劑注射:Ⅱ度脫垂可采用5%酚植物油或聚桂醇注射液行黏膜下注射,通過化學刺激使黏膜與肌層粘連。每周1次,3次為療程,有效率約70%,可能出現肛門墜脹等暫時性反應。
5、手術治療:Ⅲ度脫垂需行Altemeier經會陰直腸切除術或Delorme黏膜切除術,術后復發率低于5%。合并肛門松弛者可同期行肛門環縮術,住院時間約7-10天,需預防感染和尿潴留。
患者應保持規律排便習慣,避免久蹲用力,每日進行30分鐘快走或游泳增強盆底支撐力。術后3個月內使用環形氣墊減少肛門壓力,定期復查評估恢復情況。體重超標者需控制BMI在24以下,慢性咳嗽患者應及時治療呼吸系統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