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腫瘤可通過手術切除、靶向治療、免疫治療、介入治療、中醫藥調理等方式治療。肝腫瘤通常與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代謝異常、遺傳因素、環境毒素暴露等原因有關。
1、手術切除:肝部分切除術或肝移植適用于早期局限性腫瘤,需結合腫瘤大小、位置及肝功能評估。術后需定期復查甲胎蛋白和影像學監測復發。
2、靶向治療:索拉非尼、侖伐替尼、瑞戈非尼等抗血管生成藥物可抑制腫瘤進展。治療期間需監測血壓、手足皮膚反應等不良反應。
3、免疫治療:PD-1抑制劑如帕博利珠單抗、納武利尤單抗通過激活T細胞殺傷腫瘤。可能出現免疫相關性肺炎、結腸炎等副作用,需配合激素治療。
4、介入治療:經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或射頻消融適用于無法手術患者。術后可能出現發熱、肝區疼痛等栓塞后綜合征,需對癥處理。
5、中醫藥調理:黃芪、靈芝孢子粉等扶正藥物可改善放化療后體質。配合針灸足三里、肝俞等穴位調節免疫功能。
肝腫瘤患者需保證每日優質蛋白攝入,選擇魚肉、豆制品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脂飲食加重肝臟負擔。適度進行八段錦、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每周3-5次,每次不超過30分鐘。嚴格戒酒并避免使用肝毒性藥物,保持規律作息監測體重變化。出現腹脹、黃疸等癥狀需立即復查增強CT或MRI,根據Child-Pugh分級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