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腳趾疼痛可能是痛風的表現,需結合癥狀特點和醫學檢查綜合判斷。
1、痛風典型癥狀:
急性痛風發作常表現為夜間突發的大腳趾關節劇痛,伴紅腫熱痛,疼痛程度可達難以忍受。發作多在飲酒、高嘌呤飲食后出現,癥狀持續3-10天可自行緩解。關節表面皮膚可能出現發亮、脫屑,發作間歇期無不適。若一年內反復發作超過3次,或疼痛逐漸蔓延至足背、踝關節,需高度警惕痛風。
2、鑒別診斷要點:
假性痛風癥狀與痛風相似,但好發于膝關節且X線顯示軟骨鈣化;骨關節炎疼痛為漸進性,晨僵時間短;外傷史患者需排除骨折。細菌性關節炎伴隨發熱且關節液渾濁,類風濕關節炎多呈對稱性小關節腫痛。建議就診時詳細描述疼痛誘因、持續時間、伴隨癥狀及既往病史。
3、確診檢查方法:
血尿酸檢測需在無癥狀期多次復查,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為高值。關節超聲可發現雙軌征或痛風石,關節液穿刺找到尿酸鈉結晶是金標準。X線早期僅見軟組織腫脹,晚期出現穿鑿樣骨質破壞。部分醫院采用雙能CT直接顯示尿酸鹽沉積,但費用較高。
日常需控制動物內臟、海鮮等高嘌呤食物攝入,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促進尿酸排泄。急性期減少關節活動,發作間期可進行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肥胖者建議每月減重2-4公斤,避免突然受涼或劇烈運動誘發發作。定期監測尿酸水平,合并高血壓、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基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