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手術后存在復發可能,但規范治療和科學護理能顯著降低復發率。
1、復發風險因素:
術后復發與長期便秘、久坐久站等不良習慣持續存在有關。腹壓增高因素如慢性咳嗽、妊娠未解除,或原有肛周靜脈曲張體質未改善時,局部靜脈叢可能重新淤血擴張。術中處理不徹底或術后創面感染導致瘢痕形成異常,也可能成為新發痔核的誘因。
2、降低復發措施:
保持每日規律排便,通過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燕麥、火龍果和2000ml以上飲水量軟化糞便。避免如廁時久蹲,每次控制在5分鐘內。術后三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但可進行提肛訓練增強括約肌功能。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糖,肥胖者建議減重5%-10%。
3、復發癥狀識別:
再次出現便后滴血、肛周瘙癢或異物感時應及時就診。區別于術后正常恢復期的短暫不適,復發癥狀往往持續超過兩周并逐漸加重。肛門鏡檢查可明確是否為原部位新生痔核,或其它肛腸疾病如肛裂、息肉所致。
術后日常需穿著透氣棉質內褲,便后使用38℃溫水清潔肛周。每周3次20分鐘快走促進盆腔血液循環,避免騎行等壓迫會陰部的運動。飲食中限制辣椒、烈酒等刺激性食物,優先選擇木耳、香蕉等富含膠質的食材維護腸道黏膜。定期復查有助于早期發現異常,術后第一年建議每半年進行肛門指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