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結腸是一種腸道發育異常或功能障礙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結腸擴張與排便障礙。典型特征包括頑固性便秘、腹脹如鼓、腸蠕動減弱,嚴重時可出現嘔吐、營養不良。
1、腹部膨隆:
巨結腸患者腹部呈現顯著膨隆,觸診可感知腸管擴張。新生兒期即可出現肚皮緊繃發亮,年長兒因長期糞便淤積形成“蛙腹”樣外觀。日常需通過腹部按摩促進腸蠕動,必要時采用生理鹽水灌腸緩解癥狀。
2、排便異常:
先天性巨結腸患兒出生后48小時內無胎便排出,兒童期表現為數周至數月不排便。糞便淤積導致直腸壺腹部空虛,指檢可觸及痙攣段腸管。護理需建立規律排便訓練,使用開塞露輔助通便。
3、消化障礙:
腸內容物滯留引發厭食、嘔吐膽汁樣物,伴隨體重不增。X線顯示病變腸段狹窄近端擴張,鋇劑灌腸可見“漏斗征”。營養支持需選擇低渣高熱量飲食,如短肽配方奶粉、米粥等易消化食物。
4、并發癥表現:
腸梗阻時出現劇烈腹痛伴腹膜刺激征,可能由腸扭轉或腸穿孔引起。部分患者合并小腸結腸炎,表現為發熱、血便。需急診行腸造瘺術或根治性手術如Duhamel術、Soave術。
5、發育遲緩:
長期營養吸收不良導致身高體重低于同齡人,部分患兒出現認知落后。可能與腸道菌群紊亂引發的代謝異常有關,需定期監測生長發育曲線,補充維生素D及鈣劑。
巨結腸患者需終身關注腸道管理,每日進行順時針腹部按摩配合凱格爾運動。飲食采用三階段方案:急性期選擇流質飲食如藕粉、米湯;緩解期過渡到低纖維食物如土豆泥、蒸蛋;穩定期增加燕麥、火龍果等可溶性膳食纖維。術后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每3個月復查腹部超聲評估腸管功能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