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缺鋅可能由母乳鋅含量不足、輔食添加不當、消化吸收障礙、慢性腹瀉、遺傳代謝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母乳因素:
母乳中鋅含量與母親飲食密切相關。哺乳期母親長期偏食或鋅攝入不足會導致母乳鋅濃度降低,純母乳喂養超過6個月未及時添加富鋅輔食的嬰兒易出現鋅缺乏。建議哺乳期母親每日攝入牡蠣、牛肉、堅果等富鋅食物。
2、輔食問題:
過早添加米糊等低鋅輔食或長期單一飲食結構是常見誘因。6月齡后未及時引入蛋黃、豬肝泥等富鋅食物,或幼兒偏食拒絕肉類海鮮類食物,均可導致鋅攝入不足。每日應保證攝入1-2種富鋅輔食如鱈魚松、奶酪等。
3、吸收障礙:
腸道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過敏等非感染性因素會損傷腸黏膜,影響鋅的吸收功能。這類患兒常伴隨反復濕疹、黏液便等癥狀,需排查過敏原并改用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必要時補充葡萄糖酸鋅制劑。
4、慢性腹瀉:
輪狀病毒感染、賈第鞭毛蟲感染等引起的遷延性腹瀉會導致鋅大量流失。這類患兒除水樣便癥狀外,往往出現指甲白斑、傷口愈合遲緩等缺鋅體征,需要同時進行抗感染治療和鋅劑補充。
5、遺傳疾病:
腸病性肢端皮炎等罕見遺傳病會導致鋅轉運蛋白缺陷,患兒多在斷奶后出現頑固性皮疹、脫發、腹瀉三聯征。需通過基因檢測確診,并終身大劑量補充鋅制劑維持血鋅濃度。
預防寶寶缺鋅需從孕期營養開始規劃,哺乳期母親每日應攝入20mg鋅元素,6月齡后逐步添加牛肉末、扇貝粉等輔食。已出現缺鋅癥狀的幼兒可短期補充賴氨葡鋅顆粒,同時增加南瓜籽、黑芝麻等食物的攝入頻率,定期監測發鋅或血鋅水平。對于持續食欲減退、生長發育遲緩的患兒,需排除克羅恩病等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