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簡稱灸療或灸法,是用艾葉制成的艾條,艾柱,產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艾灸作用機制與針灸有相近之處,并與針灸有相輔相成的治療作用。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廉,效果顯著等諸多優點。
功效作用
艾灸肚臍具有溫經散寒;升陽舉陷;消瘀散結、拔毒泄熱;預防疾病、保健強身的作用。
溫經散寒:
由于艾葉等中草藥的藥性溫熱,艾火的熱力能深透肌層,溫經行氣,因此,灸法具有很妤的溫經通絡、祛濕散寒的作用,臨床用于治療寒凝血滯、經絡痹阻引起的各種病癥,如風寒濕痹、痛經、經閉、寒疝、胃脘痛、腹痛、泄瀉、痢疾、少乳等。
升陽舉陷:
由于陽氣虛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虛下實,氣虛下陷,出現脫肛、陰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靈樞·經脈》篇云:“陷下則灸之”,故氣虛下陷,臟器下垂之證多用灸療。因此,灸療不僅可以起到益氣溫陽,升陽舉陷,安胎固經等作用,對衛陽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
消瘀散結、拔毒泄熱:
灸法能以熱引熱,使熱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熱,表明其對機體原來的功能狀態起雙向調節作用。所以在臨床上灸法可用于治療外科瘡瘍初起,以及癰病之證,如乳癰初起、瘰疬、癰腫未化膿者、瘡瘍久潰不愈、寒性疔腫等。用灸法能使氣機通暢,營衛調和,故瘀結自散。
預防疾病、保健強身:
灸法除了有治療作用外,還有預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
適宜人群
艾灸肚臍適用于外感風寒表證者;風寒濕痹、痛經、閉經者;子宮脫垂、胃下垂者。
外感風寒表證者:
艾灸肚臍具有疏風解表、溫中散寒的功效,可用于外感風寒表證及中焦虛寒嘔吐、腹痛、泄瀉等。
風寒濕痹、痛經、閉經者:
艾灸肚臍具有溫經散寒、通痹止痛的功效,可用于寒凝血滯、經絡痹阻引起的病癥,如風寒濕痹、痛經、閉經、寒疝腹痛等。
子宮脫垂、胃下垂者:
艾灸肚臍具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的功效,可用于氣虛下陷、臟器下垂之證,如胃下垂、腎下垂、子宮脫垂、脫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
禁忌人群
孕婦禁用。
原因:
艾灸有一定的活血功效,所以不建妊娠婦女使用艾灸肚臍治療疾病或預防保健。
使用方法
建議有需求的人群尋求專業的醫生進行艾灸肚臍,以保證治療安全有效,不建議自行使用。
根據個人體質,適時適度選用。
不宜同用
尚不明確。
溫馨提示
艾灸在我國傳承已久,最早見于《莊子》一書,在隨后的發展中,衍生出直接灸、間接灸(隔姜灸、隔蒜灸等)、艾條灸等多種方法,施灸的部位與手法也不盡相同,患者對針灸后的反應也有所差異。艾灸的保健效果在現在的生活中也發揮著較大作用,但需要專業的學習或尋求專業的醫生進行操作,請勿自行使用,以免出現操作不當,帶來身體不適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