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宮腔積液多數情況下屬于正常現象,通常不嚴重。積液多為惡露未排凈或子宮收縮不完全所致,多數可自行吸收。
1. 生理性宮腔積液:
產后宮腔積液常見于子宮復舊過程中,惡露排出不暢或子宮收縮力不足時發生。此類積液量較少,顏色由鮮紅逐漸轉為淡黃,伴隨輕微下腹墜脹感,一般2-4周內可隨惡露排凈而消失。建議通過母乳喂養促進宮縮,每日輕柔按摩下腹部,保持會陰清潔,避免長時間臥床。
2. 病理性宮腔積液:
若積液量持續增多、伴有發熱或惡露異味,可能與胎盤殘留、感染或凝血功能障礙有關。超聲檢查顯示積液深度超過3厘米或存在混合回聲時需警惕。病理性積液可能導致子宮內膜炎、盆腔粘連等并發癥,需配合醫生進行抗感染治療或清宮手術。常見伴隨癥狀包括持續性腹痛、異常陰道流血及體溫升高等。
產后需密切觀察惡露性狀變化,穿著寬松透氣衣物,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飲食宜選擇高鐵高蛋白食物如瘦肉、動物肝臟補充失血,適量飲用紅糖姜茶促進血液循環。避免提重物及劇烈運動,可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量。如出現發熱、劇烈腹痛或惡露突然增多等情況應及時就醫復查超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