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應對“德爾塔”和“德爾塔+”變異毒株過程中,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防控救治方案,再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健康時報
非典、新冠疫情中的明星制劑
德爾塔毒株來勢洶洶,因目前沒有特效藥,而引起公眾恐慌。但中醫認為“萬變不離其宗”,德爾塔毒株感染者的核心病機為暑濕襲表,疫毒侵肺。為同時預防中暑、胃腸道疾病和由德爾塔毒株引發的疫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推薦使用“金葉敗毒顆粒+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
金葉敗毒顆粒是武漢同濟醫院一批淵源于經典古方的“明星制劑”之一。前身為同濟醫院研發的“抗炎6號”注射劑,誕生于1971年,源自古方“五味消毒飲”,取金銀花、大青葉、蒲公英、魚腥草四味組方而成,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療,它更廣為人知的名字就是“同濟咖啡”。
武漢同濟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方建國向健康時報
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在尚無對抗COVID-19特效藥情況下,同濟醫院醫護人員主動采用金葉敗毒顆粒用于預防新冠病毒感染,效果顯著。
“金葉敗毒顆粒最大的優勢是參考古方“五味消毒飲”的組方原則,這是經過長期的試驗和臨床篩選出來的處方,方中多為“藥食同源”中藥,藥性比較平和,老少皆宜,孕婦也可服用,長期使用十分安全,幾乎未見不良反應報道。”方建國介紹,去年突發疫情,在形勢不明了的情況下,醫院相當一部分醫護人員常備著金葉敗毒顆粒,連續數月堅持服用,身體一直都沒有什么不適,表明金葉敗毒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功效確實強大!“當然不是說服用了金葉敗毒就能‘病毒不入’,中西醫結合治療也非常重要。”
開啟“菌毒并治”先河
據了解,在湖北約2000種院內制劑中,金葉敗毒顆粒是為數不多、早早就投身市場,造福患者的“良藥”。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全國掀起了中西醫結合的高潮,武漢同濟醫院一批優秀的西醫開始學習中醫。同濟醫院李鳴真、葉望云教授等第一批西學中專家成為中西醫結合學科的奠基人,同時致力于從中醫藥寶庫里開發抗感染藥物,當時試驗階段有抗炎1號、2號、3號、4號……專家帶領團隊中的醫生在自己身上試驗,反復篩選,最終抗炎6號被證明能夠對細菌釋放的內毒素產生對抗,從此開啟了“菌毒并治”的時代。
在上世紀80年代,金葉敗毒顆粒的前身(抗炎6號)便演繹了中西醫結合抗感染的佳話。1984年8月,葉劍英元帥已87歲高齡,身患重病,肺、肝、腎功能衰竭,皮膚黃疸,情況危急。為了維持生命,已進行了氣管插管。解放軍301醫院成立了醫療小組,在西醫治療的一個多月里,國內能用的抗生素都用了,葉帥仍低燒不退。專家們開始嘗試其它方法,成立了中醫治療小組,同濟醫院李鳴真教授吸收了其他兩位中醫大家的意見,并與多位專家共同制訂了抗炎六號注射液(金葉敗毒顆粒前身)滴入胃管的治療方案,在堅持使用一周之后,葉帥便退燒,渡過了危險期。
后來葉帥醫療搶救小組組長、301醫院汪石堅副院長代表中央軍委寄來一封感謝信,信中說:“您在來給首長治療時,起了很大作用,并在中西醫結合上提了許多有益的建議,我們醫療組全體向您致意。抗炎6號口服至今,貴院領導親自監制,我們深表感謝。”
被多地列為防控新冠儲備用藥
為了進一步改善制劑工藝,能夠在全國廣泛使用,李鳴真提出改口服劑,重新攻關,重新試驗,最終在2004年獲得新藥批號,并取名為“金葉敗毒顆粒”,沿用至今。不過當時這款長期位居同濟院內制劑銷量、口碑之首,但在院外實則默默無聞。
在2003年“非典”期間,金葉敗毒顆粒再次“挺身而出”,成為醫護人員和患者的保護傘,當時同濟醫院使用金葉敗毒顆粒用于SARS病毒感染的預防和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廣譜抗菌抗病毒活性得到了同濟醫院醫護人員和患者的驗證和信賴。
隨后,為轉化科研成果服務更多患者,同濟醫院將金葉敗毒顆粒轉讓至國藥集團中聯藥業有限公司,2004年獲得藥品批準文號,仍命名為金葉敗毒顆粒。2017年初,金葉敗毒顆粒增補進國家醫保目錄。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同濟醫院中醫藥專家通過“全過程介入”“全天候介入”“準確介入”等方式與西醫一起介入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救治中。疫情防控期間藥學部還在《中草藥》雜志發表論文“中藥防治細胞因子風暴的研究進展”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中醫藥防治的思考”,綜述了中醫藥屢次與“瘟疫”斗爭寶貴經驗和研究成果,提出了中醫藥參與此次“戰疫”的重要性,指出應該及早使用清熱解毒類中藥“防暴于未然”,預防新冠肺炎等感染性疾病誘發機體產生炎癥因子風暴而向重癥發展。
金葉敗毒顆粒也被湖北、廣東、河北、福建、安徽五省列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儲備用藥,同時也是全國多地慈善機構點名接收捐贈的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