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可通過聲音掩蔽療法、藥物干預、壓力管理、改善生活習慣、原發病治療等方式消除。耳鳴可能由噪音暴露、耳垢栓塞、中耳炎、梅尼埃病、聽神經瘤等原因引起。
使用白噪音機或自然音效app持續播放低頻環境音,通過聽覺系統重塑抑制異常神經信號。避免絕對安靜環境,可選擇雨聲、海浪聲等柔和背景音,每日持續使用6-8小時能有效降低耳鳴感知強度。
卡馬西平可調節神經異常放電,倍他司汀改善內耳微循環,地西泮緩解焦慮性耳鳴。藥物需在耳鼻喉科醫師指導下使用,伴有眩暈癥狀時可聯合使用敏使朗。血管擴張類藥物對動脈硬化引起的耳鳴效果顯著。
認知行為療法通過改變對耳鳴的災難化認知減輕心理負擔。每日進行正念冥想20分鐘,配合腹式呼吸訓練,降低杏仁核過度激活導致的耳鳴敏感化。團體心理治療對創傷后耳鳴患者具有顯著改善作用。
限制每日咖啡因攝入量低于200mg,避免睡前使用電子設備。采用22:00-6:00的規律作息,睡眠時保持臥室濕度40%-60%。噪音環境下堅持佩戴降噪耳塞,游泳時使用防水耳塞預防繼發性耳鳴。
耳道耵聹栓塞需專業沖洗清除,中耳炎患者可能需鼓膜穿刺。梅尼埃病可采用鼓室注射地塞米松,聽神經瘤需顯微外科手術切除。血管畸形引起的搏動性耳鳴可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療。
每日攝入300g深色蔬菜補充鎂元素,每周3次30分鐘有氧運動改善耳蝸血供。避免高鹽飲食控制每日鈉攝入低于5g,使用記憶棉枕頭保持頸椎自然曲度。突發性耳鳴持續24小時以上需急診排查聽神經急性損傷,長期耳鳴患者建議每半年進行純音測聽和聲導抗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