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上堆積耳屎可通過生理鹽水沖洗、專業器械取出、耳用滴劑軟化、避免自行掏挖、定期耳部檢查等方式處理。耳垢堵塞通常由外耳道狹窄、耳垢分泌過多、不當清潔習慣、耳道炎癥、耵聹腺異常等原因引起。
1、沖洗清潔:使用溫熱生理鹽水或專用耳道沖洗器輕柔沖洗外耳道,水流壓力需控制在安全范圍。沖洗前可先用橄欖油軟化耳垢2-3天,操作時保持頭部傾斜姿勢避免水液殘留。
2、器械取出:耳鼻喉科醫生會在額鏡照明下使用耵聹鉤、吸引器等專業器械清除。對于堅硬耳垢可能先使用碳酸氫鈉滴耳液浸泡3日,器械操作需嚴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藥物軟化:選用過氧化氫溶液、甘油滴耳劑或市售耳垢軟化劑,每日3次每次滴入2-3滴保持5分鐘。藥物使用期間可能出現短暫耳鳴,避免同時使用棉簽掏耳。
4、習慣調整:糾正用發卡、棉簽等尖銳物掏耳的習慣,游泳沐浴時佩戴耳塞。油性耳垢體質者每月用礦物油護理1次,耳道瘙癢時可用酒精棉片擦拭外耳廓。
5、炎癥處理:繼發外耳道炎時需聯合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真菌感染使用克霉唑溶液。急性期配合紅外線理療促進藥物吸收,反復發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礎疾病。
日常保持耳道干燥通風,油性膚質人群減少高脂飲食攝入,建議每半年進行專業耳鏡檢查。游泳后及時傾斜頭部單腳跳躍排出積水,耳機使用控制在每日2小時內并定期消毒。耳垢具有自潔功能,非必要情況下避免過度干預耳道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