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肺病是否傳染取決于具體病因,病毒性肺炎可能具有傳染性,而放射性肺炎、塵肺等非感染性因素不會傳染。
新型冠狀病毒、流感病毒等病原體引起的白肺病可通過飛沫傳播。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病毒可能進入他人呼吸道。這類白肺病需隔離治療,接觸者應佩戴口罩并監測體溫。
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導致的肺部感染可能通過密切接觸傳播。免疫力低下人群易感,但常規社交接觸傳染風險較低。確診后需使用阿莫西林、頭孢曲松等抗生素治療。
曲霉菌、隱球菌等真菌感染多見于免疫缺陷患者,通常不通過人際傳播。這類白肺病多因吸入污染環境中的孢子致病,需使用伏立康唑、兩性霉素B等抗真菌藥物。
吸入有毒氣體、放射性損傷等引起的白肺病變屬于物理化學性損傷,完全不具備傳染性。治療重點在于脫離暴露環境,配合氧療促進肺部修復。
矽肺、煤工塵肺等職業相關白肺病是長期粉塵沉積所致,不會傳染他人。病情進展后可能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需遠離粉塵環境并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緩解癥狀。
預防白肺病需區分病因采取針對性措施。病毒性肺炎流行期應接種疫苗、保持社交距離;職業暴露人群需做好呼吸防護;所有患者均建議保證蛋白質攝入,適度進行呼吸訓練,定期復查胸部影像。出現持續發熱、血氧飽和度低于93%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