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牙可通過術前評估、植入種植體、骨結合期、安裝基臺、佩戴牙冠等步驟完成。種植牙通常由牙周條件不足、骨量不足、咬合異常、全身性疾病、口腔衛生不良等因素引起。
口腔檢查包括拍攝全景片或CBCT評估骨量,檢查鄰牙及咬合關系。全身狀況需排除嚴重糖尿病、血液病等禁忌癥。數字化導板設計可提前模擬種植位置,提高手術精準度。
在局麻下切開牙齦暴露牙槽骨,使用鉆頭逐級備洞后旋入鈦合金種植體。即刻種植可在拔牙同期進行,延期種植需等待拔牙窩愈合3-6個月。上頜竇提升術適用于骨高度不足者。
種植體與頜骨需3-6個月形成骨整合,期間避免啃咬硬物。吸煙會顯著降低成骨細胞活性,骨結合失敗率提高2-3倍。臨時義齒可解決美觀問題,但需避免壓迫種植區。
二期手術切開牙齦安裝愈合基臺,2周后更換永久基臺。個性化基臺能更好匹配牙齦形態,全瓷基臺適用于前牙美學區。基臺角度影響最終冠修復的受力方向。
取模制作全瓷冠或烤瓷冠,通過螺絲固位或粘接固定。咬合調整需達到正中頜與非正中頜的平衡,鄰接關系需用牙線測試松緊度。每年需專業維護檢查種植體周圍炎跡象。
術后建議選擇軟食過渡兩周,避免種植區咀嚼過硬食物;日常使用沖牙器清潔種植體頸部;戒煙可降低種植體周圍炎風險;定期復查拍攝X線監測骨吸收情況;前牙區種植患者需避免撕咬食物動作。種植牙成功率達95%以上,但需要患者嚴格維護口腔衛生并控制全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