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孔吸入的灰塵通常不會直接進入肺部。鼻腔內的鼻毛和黏液能有效過濾大部分灰塵顆粒,僅有極小部分可能到達肺部。
鼻腔是呼吸系統的第一道防線,其結構設計可阻擋外來顆粒。鼻毛能攔截較大灰塵,鼻腔黏膜分泌的黏液可黏附細小顆粒,并通過纖毛擺動將其運送至咽喉部排出。直徑大于10微米的顆粒幾乎全部被鼻腔捕獲,5-10微米的顆粒約50%可進入氣管,僅有小于2.5微米的微粒可能抵達肺泡。
1、灰塵進入呼吸道的分級過濾機制:
上呼吸道鼻腔、咽部可過濾90%以上的大顆粒。當空氣流速較快或鼻腔防御功能下降時,部分灰塵可能進入氣管支氣管,但會被氣道黏膜的纖毛系統清除。極細小的可吸入顆粒物可能沉積在終末細支氣管和肺泡,長期積累可能誘發炎癥反應。
2、影響灰塵沉積的關鍵因素:
顆粒物直徑是決定性因素,PM2.5顆粒物更容易穿透防御屏障。呼吸方式也影響沉積位置,劇烈運動時經口呼吸會繞過鼻腔過濾。個體差異如慢性鼻炎患者、老年人鼻腔功能減退時,灰塵進入下呼吸道的概率增加。
建議在粉塵環境中佩戴口罩,保持鼻腔濕潤可增強過濾功能。適度運動能促進纖毛運動,每天飲水1500毫升以上有助于呼吸道黏液排出。長期接觸粉塵者應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查,居家使用空氣凈化設備可降低室內顆粒物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