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可通過齦下刮治、抗生素治療、局部用藥、手術治療、日常維護等方式治療。牙周炎通常由菌斑堆積、牙石刺激、咬合創傷、內分泌變化、免疫缺陷等原因引起。
1、齦下刮治:通過超聲波或手工器械清除牙齦緣下方的菌斑和牙石,減少炎癥刺激。治療需分次進行,配合局部麻醉減輕不適。術后可能出現短暫牙齒敏感,需避免冷熱刺激。
2、抗生素治療:中重度感染需聯合全身用藥,常用甲硝唑、阿莫西林、多西環素。甲硝唑針對厭氧菌效果顯著,阿莫西林適用于混合感染,多西環素兼具抗菌和抑制膠原酶作用。用藥周期通常7-10天。
3、局部用藥: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抑制菌斑再生,米諾環素軟膏填塞牙周袋控制感染。碘甘油可涂抹牙齦消炎,過氧化氫溶液進行局部沖洗。藥物需在專業指導下規律使用。
4、手術治療:翻瓣術暴露根面進行徹底清創,引導性組織再生術采用膠原膜修復牙槽骨。適用于深牙周袋或骨缺損病例,術后需配合骨粉或生長因子促進愈合。
5、日常維護: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日清潔兩次,配合牙線及間隙刷清理鄰面。每3-6個月進行專業潔治,戒煙限酒減少刺激。使用含氟牙膏增強牙體抗齲能力,定期復查牙周狀況。
治療期間需增加維生素C和鈣質攝入,適量咀嚼蘋果、胡蘿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避免過硬或過黏食品,飯后及時漱口。適度有氧運動可增強免疫力,但急性期應避免劇烈活動。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組織修復,出現牙齦出血或松動加重需及時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