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藥物干預、中醫調理、心理疏導、手術治療等方式止血。該癥狀通常由內分泌失調、凝血功能障礙、精神壓力、子宮器質性疾病、營養不良等原因引起。
1、調整作息:長期熬夜或過度疲勞易導致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紊亂。保持每日7-9小時睡眠,建立規律作息時間表,避免夜間使用電子設備。睡前可進行冥想或溫水泡腳幫助入眠。
2、飲食調節:缺鐵性貧血會加重子宮出血癥狀。每日攝入紅肉50-75克、動物肝臟每周1-2次,搭配維生素C豐富的柑橘類水果促進鐵吸收。避免生冷辛辣食物刺激消化道。
3、藥物控制:雌激素水平異常是常見誘因。地屈孕酮可調節子宮內膜生長,氨甲環酸能改善凝血功能,短效避孕藥如炔雌醇環丙孕酮可建立人工周期。用藥需在婦科醫生指導下進行。
4、中醫調理:氣血兩虛型可選用歸脾湯加減,血熱妄行型適用清熱固經湯。配合艾灸隱白、三陰交等穴位,每周3次,每次15-20分鐘。月經期暫停針灸治療。
5、手術治療:頑固性出血合并貧血需考慮宮腔鏡檢查,排除子宮內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對于藥物治療無效者,可實施子宮內膜切除術。術后需補充鐵劑糾正貧血。
日常飲食應增加富含維生素K的菠菜、西蘭花等深色蔬菜,適度進行瑜伽、游泳等低強度運動。保持會陰部清潔,每2-3小時更換衛生巾,記錄出血量和周期變化。出血量過大或持續時間超過7天應及時就診,血紅蛋白低于80g/L需住院治療。建立月經日記監測基礎體溫變化,避免劇烈運動導致盆腔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