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便秘主要表現為排便頻率減少、糞便干硬、排便困難等癥狀,可能由飲食結構不合理、缺乏運動、腸道功能紊亂等因素引起。
1、排便頻率減少:每周排便少于3次,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導致水分過度吸收。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燕麥、芹菜,配合腹部按摩促進腸蠕動。
2、糞便干硬:糞便呈顆粒狀或塊狀,排出時可能伴隨肛門疼痛。每日飲水1500-2000ml,食用火龍果、酸奶等潤腸食物,避免久坐不動。
3、排便困難:需用力屏氣或手法輔助排便,每次如廁時間超過10分鐘。建立定時排便習慣,練習提肛運動,必要時使用開塞露輔助。
4、腹脹不適:腸道內積氣產生腹部脹滿感,可能伴隨食欲減退。進行散步、瑜伽等輕度運動,減少豆類、洋蔥等產氣食物攝入。
5、排便不盡感:如廁后仍有便意,直腸內殘留糞便刺激黏膜。采用蹲姿排便更符合生理曲度,可嘗試乳果糖調節腸道菌群平衡。
改善習慣性便秘需綜合調整生活方式,每日保證30分鐘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飲食中增加菌藻類、雜糧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避免過度依賴瀉藥。長期未緩解或出現便血、體重下降等癥狀應及時進行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