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息肉在健康人群中也可能存在,常見誘因包括遺傳因素、慢性炎癥刺激、高脂飲食、年齡增長及腸道菌群失衡。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遺傳性疾病可導致腸道多發息肉,此類患者需定期進行結腸鏡檢查。Lynch綜合征等遺傳性癌癥易感綜合征也會增加息肉風險,建議有家族史者進行基因檢測。
長期慢性結腸炎可能引發炎性息肉,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息肉發生率顯著增高。這類息肉通常屬于良性,但需通過病理檢查排除癌變可能。
長期高動物脂肪、低膳食纖維的飲食結構會刺激腸道黏膜增生。紅肉攝入過多、蔬菜水果不足的飲食習慣與息肉形成呈正相關,調整飲食結構可降低發生風險。
50歲以上人群腸息肉檢出率明顯上升,這與腸黏膜上皮細胞修復能力下降有關。年齡增長帶來的腸道免疫功能衰退也是重要誘因,建議中老年人定期篩查。
腸道菌群紊亂可能導致黏膜屏障受損,特定菌種如具核梭桿菌的過度增殖與息肉形成相關。維持菌群平衡可通過補充益生菌、增加發酵食品攝入實現。
日常應注意增加全谷物、十字花科蔬菜等膳食纖維攝入,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45歲以上人群建議每5年接受一次腸鏡檢查。出現便血、排便習慣改變等癥狀時需及時就醫,腸息肉切除術后患者需遵醫囑定期復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規律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