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供血不足可通過硝酸酯類、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抗血小板藥物、他汀類藥物等方式治療。該癥狀通常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肌耗氧量增加、血管痙攣、血栓形成、血脂異常等因素有關。
1、硝酸酯類:硝酸甘油、單硝酸異山梨酯等藥物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這類藥物適用于急性心絞痛發作或預防性使用,通過降低心臟前負荷減少氧耗。用藥期間需注意體位性低血壓風險,避免與西地那非等藥物聯用。
2、β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比索洛爾可降低心肌收縮力和心率,減少心臟耗氧量。適用于合并高血壓或心律失常的患者,長期使用能改善預后。支氣管哮喘患者慎用,停藥需逐步減量。
3、鈣通道阻滯劑:地爾硫卓、氨氯地平適用于冠狀動脈痙攣導致的心肌缺血,通過抑制鈣離子內流擴張血管。這類藥物對變異性心絞痛效果顯著,可能引起下肢水腫或牙齦增生等副作用。
4、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形成。長期使用可降低心肌梗死風險,但需監測消化道出血傾向。服藥期間避免同時使用其他非甾體抗炎藥。
5、他汀類藥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通過調節血脂穩定動脈斑塊,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進展。需定期檢測肝功能肌酸激酶,配合低膽固醇飲食效果更佳。
日常需保持低鹽低脂飲食,適量進行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控制血壓血糖在理想范圍。戒煙限酒并維持規律作息,定期復查心電圖和心臟超聲。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胸痛持續不緩解時需立即就醫,必要時考慮冠狀動脈造影或支架植入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