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同事跟我討論:之前不是說雙黃連口服液不適合用于新冠肺炎的治療嗎?為什么這次又推薦用了呢?
這位老師說的推薦用,實際上指的是在2020年6月14日印發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中,醫學觀察期患者的參考中成藥里,出現了“雙黃連顆粒”的名字。那么,為什么之前不適合用的雙黃連,現在又合適了呢?
其實,理解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明確中醫的“三因制宜”原則,即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從這個原則出發,疾病的治療應該根據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患者的病情而變化,給出最適合的方案。之前講到的雙黃連不適合,是因為當時正值冬季,湖北武漢又以濕冷為主,所以主要從“寒濕毒疫”角度來論治,選藥應側重于辛溫。所以,在國家版診療方案推薦的新冠肺炎初期治療中藥方中,沒有用一味寒性藥,全部都是溫性。自然地,在早期干預用中成藥里面,也不推薦單純的寒性中成藥,而是推薦寒熱并用的連花清瘟和金花清感。
而現在講的雙黃連能用,主要是因為本次第五版北京方案的印發,顯然與6月初以來出現的本地疫情有關。這次疫情的特點是,發生在炎熱的暑期,北京又地處北方干燥地區,而且“部分患者濕從熱化”,選藥可側重于寒涼。所以,除了寒熱并用的連花清瘟和金花清感之外,藥性全寒涼的雙黃連也列為了參考用藥。其實,雙黃連的寒涼之性并不算太強,脫胎于安宮牛黃丸的清開靈膠囊才更厲害。大家看到清開靈也入選了嗎?
所以,從三因制宜的角度看,6月初在北京發生的新冠疫情,與去年年底在武漢發生的新冠疫情,時間、地點和人物都不一樣,治療起來自然也不一樣。當然,醫學觀察期的患者在選藥時,也需要根據自身的主要癥狀表現來確定最合適的藥物,如果發熱伴咽痛這樣的單純熱象很明顯的話,選擇雙黃連或清開靈是沒有問題的。如果發熱不明顯、咽痛不明顯,而是咳嗽咳痰比較明顯的話,選擇連花清瘟、金花清感和射麻口服液,可能更合適。簡單一句話,就是辨證治療。所以,在我們編寫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早期中成藥干預的藥學共識》里面,也強調了根據5類不同癥狀來選擇最對證的干預用藥。
最后,也許有人會說,不是同一個新冠病毒嗎?怎么一會雙黃連不適用,一會適用了呢?這是什么邏輯呢?其實很簡單,中醫治療疫病,從來不是只針對病毒,而是針對患病的人。從病毒的角度看,似乎還是那個病毒。但是從病人的角度看,一定不是那個病情了。所以,治療策略也要變。
知常達變,隨機應變,這才是與疫病斗爭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