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過敏可通過外用糖皮質激素軟膏、抗組胺藥膏、非甾體抗炎藥膏、皮膚屏障修復劑、物理防曬等方式治療。紫外線過敏通常由日光中UVA/UVB輻射刺激、皮膚屏障功能受損、遺傳易感性、光敏性藥物使用、免疫系統異常反應等原因引起。
1、糖皮質激素軟膏:
短期使用氫化可的松軟膏、糠酸莫米松乳膏或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可緩解急性期皮膚紅腫瘙癢。這類藥物通過抑制局部免疫反應減輕炎癥,連續使用不宜超過1周,面部及皮膚薄嫩部位需選擇弱效制劑。
2、抗組胺藥膏:
苯海拉明乳膏或多塞平乳膏能阻斷組胺受體,適用于伴有明顯瘙癢的紫外線過敏。此類藥膏止癢效果顯著但可能引起局部刺激,破損皮膚應避免使用,可配合口服氯雷他定增強療效。
3、非甾體抗炎藥膏:
氟芬那酸丁酯軟膏或酮洛芬凝膠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光線性皮炎的紅斑灼熱感。適用于對激素禁忌的患者,每日涂抹2-3次需避開眼周黏膜部位。
4、皮膚修復劑:
含神經酰胺的復方軟膏或氧化鋅軟膏能修復受損皮膚屏障,減少紫外線穿透。這類制劑安全性高適合長期護理,可在日曬前作為預防性使用,配合維生素E乳膏促進角質層修復。
5、物理防護措施:
二氧化鈦或氧化鋅成分的物理防曬霜需在日曬前30分鐘涂抹,SPF值應≥30且具有廣譜防護效果。外出時配合UPF50+防曬衣、寬檐帽等硬防曬,避免上午10點至下午4點強光時段暴露。
紫外線過敏患者日常需增加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維生素E的堅果攝入,避免食用光敏性野菜如灰菜。陰天仍需堅持防曬,游泳后及時補涂防水型防曬霜。選擇棉質透氣衣物減少摩擦刺激,沐浴時水溫不超過38℃。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水皰滲液時需皮膚科就診排除多形性日光疹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