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老是頭暈可能由體位性低血壓、耳石癥、腦供血不足、貧血、頸椎病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調整體位、耳石復位、改善循環、糾正貧血、頸椎牽引等方式治療。
1、體位性低血壓:久坐久臥后突然站立時血壓調節功能下降,導致一過性腦缺血。建議起床時遵循"三個30秒"原則:醒后躺30秒、坐起30秒、雙腿下垂30秒后再站立。日常增加淡鹽水攝入量至2000ml/天,穿彈力襪輔助靜脈回流。
2、耳石癥:內耳碳酸鈣結晶脫落刺激半規管引發眩暈,與頭部位置變化密切相關。典型表現為旋轉性眩暈伴惡心,持續時間<1分鐘。可通過Epley手法進行耳石復位治療,避免突然轉頭或低頭拾物。
3、腦供血不足:椎基底動脈狹窄導致后循環缺血,可能與動脈硬化、高血壓等因素有關,常伴隨視物模糊、步態不穩等癥狀。建議進行頸動脈超聲檢查,服用阿司匹林、尼莫地平改善微循環,保持血壓<140/90mmHg。
4、貧血:血紅蛋白低于110g/L時攜氧能力下降,常見于營養不良或消化道出血。面色蒼白、乏力是典型伴隨癥狀。需檢測血清鐵、維生素B12水平,補充琥珀酸亞鐵、富馬酸亞鐵等鐵劑,每周攝入豬肝50g、血豆腐100g。
5、頸椎病:椎動脈受壓引發頸性眩暈,與長期低頭、枕頭過高等因素相關。建議拍攝頸椎MRI,采用頸托固定配合超短波理療,每日做"米字操"頸椎鍛煉3次,睡眠時選用10-12cm高度記憶棉枕。
老年頭暈患者應保證每日蛋白質攝入≥1.2g/kg,優先選擇魚類、蛋奶等優質蛋白;每周進行3次30分鐘太極或散步鍛煉;監測晨起和睡前血壓并記錄波動情況;臥室地面鋪設防滑墊,浴室安裝扶手;每3個月復查血常規和頸動脈超聲。持續眩暈超過2小時或伴隨噴射性嘔吐、意識障礙時需立即急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