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嬰兒上頜中央出現白點可能由馬牙、鵝口瘡、口腔黏膜上皮珠、母乳殘留或輕微外傷引起,可通過局部清潔、抗真菌治療、觀察等待等方式處理。
1、馬牙:
新生兒牙齦或硬腭出現的黃白色米粒大小隆起,由上皮細胞堆積形成。屬于正常生理現象,無痛癢感,通常2-3周自行脫落。避免用針挑破或用力擦拭,防止黏膜損傷感染。哺乳后可用無菌紗布蘸溫水輕拭口腔。
2、鵝口瘡:
白色念珠菌感染導致的乳凝塊樣斑膜,可能與產婦產道感染、奶具污染或抗生素使用有關。斑膜不易擦除,強行剝離后黏膜充血。需使用制霉菌素混懸液涂抹,哺乳前后煮沸消毒奶瓶奶嘴。患兒可能伴隨拒奶、哭鬧癥狀。
3、上皮珠:
口腔黏膜角質化形成的珍珠樣白點,直徑約1-2毫米,常見于硬腭中縫。與胎兒期發(fā)育過程中上皮組織殘留相關,觸之質地堅硬但無不適。無需特殊處理,多數在出生后數月內逐漸吸收消失。
4、母乳殘留:
哺乳后未及時清潔口腔導致的奶漬沉積,多呈片狀分布于頰黏膜或上腭。用棉簽蘸生理鹽水可輕松擦除,擦拭后黏膜完整無破損。建議每次喂奶后喂少量溫開水,既可清潔口腔又能預防齲齒。
5、輕微外傷:
嬰兒手指抓撓或奶嘴摩擦造成的黏膜淺表損傷,可能形成白色小潰瘍。創(chuàng)面周圍黏膜輕度紅腫,觸碰時嬰兒可能皺眉躲閃。保持口腔清潔可自愈,避免使用粗糙毛巾擦拭,必要時涂抹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
觀察白點是否伴隨發(fā)熱、拒食或黏膜出血,出現異常需兒科就診。哺乳期母親需保持乳頭清潔,每次喂奶前用溫水清洗。人工喂養(yǎng)者每日煮沸消毒奶具,避免與他人共用餐具。定期用指套牙刷清潔嬰兒口腔,注意動作輕柔。室內保持50%-60%濕度,防止口腔黏膜干燥。母乳喂養(yǎng)者母親應減少高糖飲食,控制每日糖分攝入低于2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