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中醫把感冒歸為外感(外邪)疾病,按臨床證候表現,感冒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時行感冒和暑濕感冒四類。風寒感冒多見于冬春季,是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主要表現為畏寒、發熱輕、無汗、周身關節酸痛、頭痛、鼻塞、流清涕、噴嚏、咽喉癢,咽痛不明顯、口不渴、苔薄白,脈浮緊等。
中醫認為,風寒感冒治療以辛溫解表為法,以含有麻黃、荊芥、防風、羌活、桂枝、蘇葉等解表散寒藥為主要成分。以下逸仙藥師介紹10種用于風寒感冒的中成藥,以供大家參考:
1、風寒感冒顆粒
成份:麻黃、葛根、桂枝、防風、紫蘇葉、白芷、桔梗、苦杏仁、陳皮、干姜、甘草。
適應癥:解表發汗,疏風散寒。用于風寒感冒,發熱,頭痛,惡寒,無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2、午時茶顆粒
成份:蒼術、柴胡、羌活、防風、白芷、川芎、廣藿香、前胡、連翹、陳皮、山楂、枳實、炒麥芽、甘草、桔梗、紫蘇葉、厚樸、紅茶、六神曲。
適應癥:祛風解表,化濕和中。用于外感風寒、內傷食積證,癥見惡寒發熱、頭痛身楚、胸脘滿悶、惡心嘔吐、腹痛腹瀉。
3、九味羌活顆粒
成份:羌活、防風、蒼術、細辛、川芎、白芷、黃芩、甘草、地黃。
適應癥:疏風解表、散寒除濕。用于外感風寒所致的感冒,癥見惡寒、發熱、無汗、頭重而痛、肢體疲憊。
4、防風通圣丸
成份:防風、荊芥穗、薄荷、麻黃、大黃、芒硝、梔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當歸、白芍、黃芩、連翹、甘草、白術(炒)。
適應癥:解表通里,清熱解毒。用于外寒內熱,表里俱實,惡寒壯熱,頭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瘰疬初起,風疹濕瘡。
5、荊防沖劑
成份: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茯苓,桔梗,甘草。
適應癥:發汗解表,散風祛濕。用于感冒風寒,頭痛身痛,惡寒無汗,鼻塞流涕,咳嗽。
6、傷風感冒顆粒
成份:防風、羌活、荊芥、白芷、桔梗、浙貝母、紫蘇葉、陳皮、苦杏仁、薄荷素油。
適應癥:散風寒,發微汗。用于傷風流涕,咳嗽頭痛。
7、感冒清熱顆粒
成份:荊芥穗、薄荷、防風、柴胡、紫蘇葉、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蘆根。
適應癥:疏風散寒,解表清熱。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發熱,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8、感冒軟膠囊、
成份:羌活、麻黃、桂枝、荊芥穗、防風、白芷、川芎、石菖蒲、葛根、薄荷、苦杏仁,當歸、黃芩、桔梗。
適應癥:散風解熱。用于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發熱,鼻塞流涕,惡寒無汗,骨節酸痛,咽喉腫痛。
9、小青龍顆粒
成份:麻黃、桂枝、白芍、干姜、細辛、炙甘草、法半夏、五味子。
適應癥:解表化飲,止咳平喘。用于風寒水飲,惡寒發熱,無汗,喘咳痰稀。
10、正柴胡飲顆粒
成份:柴胡、陳皮、防風、甘草、赤芍、生姜。
適應癥:表散風寒,解熱止痛。用于外感風寒及流行性感冒初起、輕度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后咳嗽也需辯證論治,避免隨意用藥,導致病情反復。用于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可選用消咳喘、半夏露、杏蘇止咳糖漿、止咳青果丸、通宣理肺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