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焦?jié)駸峥赏ㄟ^藿香正氣散、葛根芩連湯、三仁湯等中藥方劑調理,通常由飲食不節(jié)、外感濕熱、脾胃虛弱、肝膽濕熱、痰濕內蘊等因素引起。
1、飲食調理:長期嗜食肥甘厚味或酗酒易釀生濕熱,表現(xiàn)為脘腹脹滿、口苦黏膩。日常可選用赤小豆薏米粥、冬瓜荷葉湯等利濕食療,避免辛辣油炸食物。
2、中藥治療:藿香正氣散適合暑濕外感伴惡心腹瀉者,含藿香、紫蘇等成分;葛根芩連湯針對濕熱下痢,含黃芩、黃連等清熱藥;三仁湯側重宣暢氣機,含杏仁、白蔻仁等化濕藥。
3、體質調理:脾胃虛弱者運化失司易生內濕,常見舌苔黃膩、肢體困重。建議練習八段錦調理脾胃須單舉式,晨起空腹飲用姜棗茶溫養(yǎng)中焦。
4、肝膽濕熱:情志不暢或膽道感染可引發(fā)脅痛口苦,與茵陳蒿湯配伍柴胡疏肝散效果顯著。伴隨目黃尿赤時需檢測肝功能,必要時聯(lián)用熊去氧膽酸膠囊。
5、痰濕瘀阻:久病濕熱煉液成痰,多見舌暗苔滑、頭重如裹。溫膽湯合丹參飲可化痰祛瘀,配合足三里穴位艾灸改善循環(huán)。
濕熱體質者每日可飲用淡竹葉茶或玉米須水,堅持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促進排汗利濕。癥狀持續(xù)超過兩周或出現(xiàn)持續(xù)發(fā)熱、便血需消化科就診,排除潰瘍性結腸炎等器質性疾病。濕熱證候緩解后仍需三個月飲食控制,逐步恢復山藥、芡實等平補脾胃的食材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