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可能引起腹瀉。腫瘤生長導致腸道功能紊亂或阻塞,刺激腸黏膜分泌增多,部分患者會出現腹瀉癥狀。
1、大腸癌引發腹瀉的機制:
腫瘤占據腸腔空間可能造成不完全性梗阻,近端腸道內容物滯留后發酵產氣,與液體混合形成稀便排出。部分腫瘤分泌前列腺素等物質,刺激腸道蠕動加快、水分吸收減少。直腸癌患者還可能因腫瘤壓迫產生里急后重感,誤判為腹瀉。
2、伴隨癥狀鑒別:
需警惕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糞便帶血或黏液、明顯體重下降等危險信號。左半結腸癌更易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右半結腸癌可能以貧血、腹痛為主要表現。腫瘤潰爛繼發感染時,腹瀉可能伴有發熱或膿血便。
3、非腫瘤性腹瀉的排查:
腸易激綜合征、炎癥性腸病、乳糖不耐受等均可導致慢性腹瀉。功能性腹瀉多與情緒、飲食相關,糞便檢查無潛血。感染性腹瀉起病急,常伴嘔吐或水樣便,抗生素治療有效。
建議45歲以上人群出現持續兩周以上排便異常時進行腸鏡檢查。日常需保持膳食纖維攝入均衡,避免過量刺激性食物。適度運動可促進腸道蠕動,規律作息有助于維持腸道菌群穩定。出現腹瀉伴隨腹部包塊、進行性消瘦等情況需盡早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