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的治療以抗病毒藥物聯合對癥治療為主,早期干預可有效縮短病程并降低并發癥風險。
1、抗病毒藥物治療:
發病72小時內使用抗病毒藥物能顯著抑制病毒復制,常用藥物包括阿昔洛韋、伐昔洛韋和泛昔洛韋。這類藥物通過干擾病毒DNA聚合酶發揮作用,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對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皮損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靜脈給藥。治療期間需監測腎功能,部分患者可能出現頭痛或胃腸道不適等不良反應。
2、疼痛管理方案:
神經痛是帶狀皰疹最突出的癥狀,輕中度疼痛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等非甾體抗炎藥。中重度疼痛需聯合普瑞巴林等神經病理性疼痛藥物,頑固性疼痛可考慮神經阻滯治療。急性期疼痛控制不佳可能發展為后遺神經痛,表現為持續數月的灼燒樣疼痛,此時需采用三環類抗抑郁藥或局部辣椒素貼劑進行長期管理。
3、局部皮損護理:
水皰期需保持創面清潔干燥,可外用爐甘石洗劑緩解瘙癢,繼發感染時使用莫匹羅星軟膏。糜爛面可用生理鹽水濕敷促進結痂,避免搔抓導致瘢痕形成。眼部帶狀皰疹需眼科會診,預防角膜炎等并發癥。皮損完全結痂前應避免接觸孕婦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毒可通過接觸傳播導致水痘感染。
發病期間需保證優質蛋白攝入,雞蛋、魚肉等食物有助于組織修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疼痛癥狀。保持規律作息,急性期疼痛影響睡眠時可調整臥位減輕患側壓迫。恢復期可進行太極拳等溫和運動,但需避免劇烈活動延緩愈合。疫苗接種是重要預防手段,50歲以上人群建議接種重組帶狀皰疹疫苗,保護效力超過90%。皮損消退后仍可能遺留色素沉著,通常3-6個月可逐漸淡化,期間需做好防曬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