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方晴熱升級,大范圍高溫天氣來襲,6月15日開始,高溫范圍將達近期最大,覆蓋京津冀、山東、河南等地,局地高溫強度或是同期少見的。針對新一輪的大范圍高溫晴熱天氣,疾控部門提醒公眾,要做好健康防護,預防中暑等情況的發生。
醫務人員介紹,高溫下,人體體溫調節、水鹽代謝、消化、神經、泌尿和循環系統會出現生理功能的變化,當變化超過人體可承受范圍時,則會產生不良影響,導致急性熱致疾病,即中暑。在高溫環境下,如出現頭暈、頭疼、四肢無力、口渴、多汗、心慌、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但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過38攝氏度),即為先兆中暑。
首都醫科大學急診醫學系賀明軼:我們如果出現了先兆中暑現象,首先盡快脫離高溫、高濕、封閉的環境,然后到通風陰涼的地方,先讓患者休息一下,這個時候如果有條件,病情也不太重的話,適量飲用一些清涼的飲料,比如說像淡鹽水、鹽茶水或者是一些含鹽的清涼飲料。這個時候,可以拿冷毛巾擦一擦降降溫,一部分病人可能癥狀就改善了。平常的時候,家里邊可以備一些常溫的綠豆湯,也有解暑降溫的效果。
重癥中暑分為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三種
醫務人員介紹,重癥中暑按臨床表現不同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三種,其中以熱射病最為兇險,伴有多器官損傷,病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熱痙攣的表現為全身肌肉痙攣及劇烈疼痛。熱衰竭的表現為頭暈、頭疼、心慌、多汗、口渴、惡心、嘔吐,隨后出現皮膚濕冷、面色蒼白、暈厥、血壓短暫下降,體溫明顯升高。而熱射病的多數患者起病急,前期表現為無力、頭疼、頭暈、惡心、嘔吐,典型癥狀為高熱、核心體溫常在40攝氏度以上,皮膚干燥、灼熱而無汗,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可合并多臟器功能衰竭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首都醫科大學急診醫學系賀明軼:熱射病其實是我們急診比較常見的,是非常嚴重的急危重癥,而且死亡率非常高,在高溫高濕的季節非常容易出現。它分為兩種,一種就像一些體弱的、高齡的、有基礎病的,或者是兒童比較容易出現;還有一種是勞力型的熱射病,比如說像軍訓,野外的一些劇烈運動可能會出現。一般我們在重度中暑的時候出現的熱射病,肯定是要盡快就醫,但是在就醫之前我們還要遵循原則,也就是盡快讓他脫離高溫高濕的環境,要一邊降溫一邊轉運,像這種情況一定是要到醫院就醫,才能夠解決后續急危重癥的情況。
高血壓遇上高溫控制血壓水平安穩度夏
對于大多數患有高血壓的患者而言,夏季是一個難熬的季節。不僅是因為天氣炎熱、氣壓低沉,造成睡眠不佳、心煩氣躁,很多患者會出現血壓不穩、胸悶不適,甚至還有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心血管系統疾病。
那么,在炎熱的夏季,高血壓患者在哪些方面需要格外注意呢?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社區防治部主任王增武:隨著氣溫的升高,好多患者的血壓水平可能就不像寒冷季節那樣維持在一個高位了,有可能就會變得低一些,這時候要根據血壓水平來調整自己的藥物劑量,維持合適的血壓水平。其次確實也需要注意一些反常現象,比如說在特殊的悶熱情況下,導致的血壓波動,這些都會使我們的血壓控制狀況受到影響,或者使我們的身體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也在這個時候提醒大家在這種特殊的季節,要警惕自己血壓的波動,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勤量血壓,通過血壓水平來掌握自己的用藥程度或者調節的程度。
空調使用不當易得“空調病”
高溫來襲,很多朋友會選擇待在空調屋里躲避炎熱,但長時間待在空調屋總會感到身體不舒服,那這是為什么呢?
醫務人員介紹,長期處在空調環境中出現頭暈、頭痛、食欲不振、上呼吸道感染、關節酸痛等癥狀稱為“空調病”。“空調病”是一個社會學診斷病名,通常指與空調有關或空調引起的相關類疾病。“空調病”多發于夏季,老人、兒童和婦女是易感人群,最常見癥狀是鼻塞、流涕、口干、頭痛頭昏、失眠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
首都醫科大學急診醫學系賀明軼:一部分是因為我們室內的溫差和室外溫差比較大,再有一個,環境密閉、通風差,所以它造成了我們在這個環境當中,出現了比如說血管的收縮,出現了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包括一些腹腔胃腸的運動功能下降,所以出現了比如說頭暈、乏力、關節疼或者是鼻塞和上呼吸道癥狀。當然還有一部分跟空調相關的,可能會存在一些致病微生物,也可以誘發疾病。我們要提醒大眾,空調要定期清理,再有一個就是當我們體弱的時候,要調節自己適合環境的溫度,這樣就會減少跟空調相關的一系列的疾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