瘊子是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膚良性贅生物,表現為皮膚表面粗糙的丘疹或斑塊,可通過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傳播。
1、病毒感染:
瘊子主要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皮膚表層細胞導致。病毒通過皮膚微小破損進入,刺激角質形成細胞異常增生。不同亞型HPV引發不同形態疣體,常見類型包括尋常疣、扁平疣、跖疣等。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發生廣泛感染。
2、接觸傳播:
直接接觸患者皮損或間接接觸被污染的物體表面均可傳播病毒。公共浴室、游泳池等潮濕環境易造成傳播。皮膚存在微小傷口時,病毒侵入風險顯著增加。兒童因免疫系統未完善,發病率高于成人。
3、皮膚損傷:
反復摩擦或外傷部位易出現疣體增生。手足部位因長期受機械刺激,常見尋常疣和跖疣。指甲周圍皮膚破損后可能形成甲周疣。剃須區域因刮傷可引發胡須部扁平疣。
4、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抑制狀態與疣體頑固性相關。器官移植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劑后,疣體發生率提高3-5倍。HIV感染者可能出現泛發性疣體。部分患者存在特定HLA基因型,影響對HPV的免疫清除能力。
5、環境誘因:
長期處于潮濕環境會削弱皮膚屏障功能。游泳運動員手足浸漬后易發跖疣。肉類加工者因長期接觸冷水,手部疣體發病率達普通人群3倍。冬季干燥氣候可能導致皮膚皸裂,增加感染機會。
保持皮膚完整清潔可降低感染風險,避免搔抓防止自體接種。接觸公共設施后及時清洗手足,穿透氣鞋襪減少足部出汗。均衡飲食補充維生素A、C、E有助于維持皮膚免疫力,適度運動改善血液循環。出現多發或頑固疣體需皮膚科就診,冷凍治療、激光消融或外用咪喹莫特等藥物可有效清除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