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近視可通過光學矯正、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生活方式調整、定期監測等方式治療。病理性近視通常由眼軸過度增長、視網膜變薄、鞏膜后葡萄腫、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1、光學矯正:佩戴框架眼鏡或角膜接觸鏡是基礎矯正手段,高度數患者可選擇高折射率鏡片減少邊緣畸變。硬性透氣性角膜接觸鏡RGP能一定程度延緩青少年近視進展,但需嚴格遵循驗配規范。
2、藥物治療: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0.01%可抑制眼軸增長,需持續使用2年以上。口服葉黃素改善視網膜代謝,七葉洋地黃雙苷滴眼液緩解視疲勞。用藥需在眼科醫生指導下進行。
3、手術治療:后鞏膜加固術用于控制進行性眼軸增長,適用于每年進展>1.0D的青少年。有晶狀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ICL矯正超高度近視,但要求前房深度≥2.8mm。手術存在視網膜脫離等風險。
4、生活方式調整:每日保證2小時以上戶外活動,陽光刺激多巴胺分泌延緩近視。避免連續用眼超過40分鐘,采用20-20-20法則每20分鐘看20英尺外20秒。閱讀距離保持33cm以上。
5、定期監測:每3-6個月檢查眼軸長度、角膜地形圖和眼底照相,早期發現視網膜裂孔或黃斑病變。OCT檢查可量化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眼底熒光造影評估脈絡膜新生血管風險。
病理性近視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血壓,避免劇烈運動導致視網膜脫離。飲食補充富含維生素A胡蘿卜、花青素藍莓、DHA深海魚的食物,規律進行乒乓球、羽毛球等調節焦距的運動。建立終身隨訪檔案,35歲后仍需每年檢查眼底,警惕并發性白內障和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