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中有絮狀物可通過增加水分攝入、調整飲食結構、保持個人衛生、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尿液絮狀物通常由脫水、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泌尿系統結石、腎臟疾病等原因引起。
每日飲水量建議達到2000毫升以上,水分不足會導致尿液濃縮,尿酸鹽或磷酸鹽結晶析出形成絮狀物。可選擇白開水、淡茶、檸檬水等低糖飲品,避免濃茶或咖啡加重尿液濃縮。
減少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的攝入,限制菠菜、竹筍等草酸含量高的蔬菜。適當增加冬瓜、黃瓜等利尿食材,補充維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類水果有助于酸化尿液。
每日清洗外陰部并更換棉質內褲,性行為后及時排尿清潔。女性應注意從前向后擦拭,避免腸道細菌污染尿道。男性包皮過長者需翻起清洗,防止包皮垢堆積誘發炎癥。
細菌性尿路感染可選用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磷霉素等抗生素。前列腺炎患者可使用坦索羅辛、塞來昔布配合普適泰片。泌尿系統結石可口服枸櫞酸氫鉀鈉顆粒堿化尿液。
反復發作的泌尿系結石需進行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或輸尿管鏡取石術。嚴重前列腺增生可選擇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腎臟囊腫或腫瘤需根據情況實施腹腔鏡手術。
出現尿液絮狀物時應記錄排尿頻率與伴隨癥狀,避免劇烈運動加重血尿風險。建議每日進行半小時快走或游泳促進代謝,限制鈉鹽攝入每日不超過5克。持續3天未緩解或出現發熱、腰痛需立即泌尿外科就診,完善尿常規、泌尿系超聲等檢查明確病因。長期存在絮狀物者建議每半年復查腎功能與尿液酸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