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母乳性黃疸屬于生理性黃疸,無需特殊治療即可自行消退。若新生兒出生后一周黃疸持續或加重,需結合膽紅素檢測排除病理性因素。
1、生理性母乳性黃疸的特征:
母乳性黃疸通常出現在新生兒出生后3-5天,與母乳喂養相關。表現為皮膚、鞏膜輕度黃染,膽紅素值一般低于15mg/dl。此類黃疸因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較高,導致膽紅素腸肝循環增加所致。患兒精神狀態良好,吃奶正常,體重增長穩定,多數在出生后2-3周內逐漸消退。
2、需警惕的病理性黃疸指征:
若黃疸出現時間早出生24小時內、進展快每日膽紅素上升>5mg/dl、程度重手足心黃染或膽紅素>20mg/dl,或伴有嗜睡、拒奶、發熱等癥狀,可能與溶血性疾病、膽道閉鎖等病理因素有關。此時需立即進行血常規、肝功能、肝膽B超等檢查明確病因。
日常護理應保證每日8-12次母乳喂養促進膽紅素排泄,避免脫水或熱量不足加重黃疸。陽光照射時選擇早晨或傍晚的散射光,每日兩次、每次10-15分鐘,注意保護眼睛和生殖器。哺乳母親需暫停進食可能加重黃疸的食物如胡蘿卜、南瓜等黃色蔬果。若兩周后黃疸未消退或出現大便陶土色、尿液深黃等異常,應及時復查膽紅素水平并評估干預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