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膿腫可通過抗生素治療、體位引流、支氣管鏡引流、經皮穿刺引流、手術切除等方式治療。肺膿腫通常由細菌感染、誤吸異物、免疫功能低下、肺部基礎疾病、口腔衛生不良等原因引起。
細菌感染是肺膿腫的主要病因,需根據痰培養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常用藥物包括克林霉素、莫西沙星、甲硝唑,療程通常持續4-6周。治療期間需監測體溫和炎癥指標,避免過早停藥導致復發。
通過調整體位促進膿液排出,每日進行2-3次,每次15-20分鐘。根據膿腫位置選擇頭低腳高位或側臥位,配合拍背振動幫助分泌物松動。操作前2小時避免進食,防止嘔吐誤吸。
適用于靠近大氣道的膿腫,通過支氣管鏡清除膿液并局部給藥。操作可直視膿腔情況,同時獲取病原學標本。需在空腹狀態下進行,術后需觀察有無出血或氣胸等并發癥。
CT引導下經胸壁穿刺置管引流,適用于直徑大于5cm的膿腫。引流管需定期沖洗保持通暢,記錄每日引流量和性狀??赡芘c胸膜反應、出血有關,通常表現為穿刺部位疼痛、輕度氣促等癥狀。
慢性肺膿腫或合并支氣管胸膜瘺時需考慮肺葉切除術。手術適應證包括藥物治療無效、反復咯血、懷疑惡性腫瘤??赡芘c肺組織破壞、血管異常有關,通常表現為持續發熱、大量膿痰等癥狀。術后需加強呼吸道管理預防感染。
肺膿腫患者需保證每日2000ml水分攝入,選擇高蛋白食物如魚肉、雞蛋促進組織修復。恢復期可進行腹式呼吸訓練,避免劇烈咳嗽加重出血風險。保持口腔清潔,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減少細菌滋生。出現痰中帶血或呼吸困難需立即復查胸部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