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盤通常在妊娠20周后通過超聲檢查發現。隨著子宮增大和胎盤位置變化,部分孕婦可能在妊娠晚期才能確診。
前置胎盤指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部分或完全覆蓋宮頸內口。根據覆蓋程度分為完全性、部分性和邊緣性前置胎盤。典型癥狀為妊娠中晚期無痛性陰道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嚴重時危及母嬰安全。診斷主要依靠超聲檢查,經陰道超聲能更準確判斷胎盤與宮頸內口的關系。磁共振成像適用于超聲診斷困難的情況。
前置胎盤的高危因素包括多次流產史、剖宮產史、多胎妊娠、輔助生殖技術受孕等。孕婦年齡大于35歲、吸煙、子宮畸形等情況也會增加發生風險。孕期應避免劇烈運動和性生活,減少出血風險。出現陰道流血需立即就醫,醫生會根據孕周、出血量和胎兒情況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妊娠28周前發現的胎盤位置低可能隨子宮增大上移,需定期復查超聲。確診前置胎盤的孕婦應選擇具備搶救條件的醫院分娩,必要時提前住院觀察。分娩方式取決于胎盤位置和出血情況,完全性前置胎盤通常需要剖宮產。產后需密切觀察出血情況,預防感染和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