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硬化可通過頸動脈超聲、冠狀動脈CTA、踝肱指數檢測、血脂檢查和血管造影等方式診斷。
1、頸動脈超聲:
高頻超聲波可評估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斑塊形成位置及血流動力學變化。檢查無創且靈敏度高,能早期發現動脈壁增厚或軟斑塊,適用于三高人群的常規篩查。檢查前需去除頸部飾品,仰臥位配合醫生指令轉動頭部。
2、冠狀動脈CTA:
通過靜脈注射造影劑進行CT三維成像,能清晰顯示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和狹窄程度。檢查需心率控制在70次/分以下,檢查前4小時禁食。對碘過敏或腎功能不全者慎用,可能伴隨造影劑腎病風險。
3、踝肱指數檢測:
測量踝部與上臂收縮壓比值,數值低于0.9提示下肢動脈閉塞。操作簡便無創,適合糖尿病患者的周圍血管病變篩查。寒冷環境可能影響檢測結果,需在恒溫條件下進行。
4、血脂檢查:
檢測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標,評估動脈硬化危險因素。空腹12小時后抽血,避免劇烈運動影響結果。持續高于5.2mmol/L需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判斷。
5、血管造影: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是診斷金標準,可精確顯示血管狹窄位置和側支循環。需穿刺股動脈或橈動脈,術后需加壓包扎防止血腫。存在0.1%的血管損傷或血栓風險。
建議檢查前保持低脂飲食,避免油炸食品和動物內臟攝入;每周進行3次30分鐘快走或游泳;吸煙者需提前1周戒煙以免影響檢測結果。檢查后多飲水促進造影劑排泄,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或腫脹,出現持續胸痛或下肢麻木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