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干燥根。主產于甘肅。傳統醫學認為,當歸藥性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用于治療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腸燥便秘。
功效作用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作用。
補血活血:
當歸甘溫,能養血補虛,可用于治療心肝血虛導致的面色萎黃、眩暈心悸。當歸補血活血,又兼能散寒止痛,可用于治療血虛、血瘀、血寒導致的虛寒腹痛、風濕痹痛。當歸味辛,能活血化瘀,可用于跌撲損傷、瘀血腫痛及血瘀心腹刺痛等諸痛證。當歸補血活血,有托毒消腫的作用,外科常用于治療癰疽初起、紅腫熱痛,及氣血虧虛導致的膿成不潰或潰后不斂。
調經止痛:
當歸既甘溫補血,又辛散活血,有調經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療血虛、血滯、氣血不和、沖任失調導致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潤腸通便:
當歸補血、潤腸通便,可用于治療年老體弱、婦女產后血虛津枯導致的腸燥便秘。
現代應用
1、當歸具有促進造血功能、抑制子宮平滑肌收縮、抗衰老等作用,多用于婦科用藥中,起到調經、安胎、補血等作用,如婦寧丸、培坤丸、養血當歸糖漿、女科十珍丸、孕康口服液、烏雞養血糖漿等。
2、當歸具有抗凝血、改善微循環等作用,可運用于活血祛瘀藥中,如活血理傷丸、瘀血痹顆粒、血府逐瘀膠囊。
3、當歸具有抗肝損傷作用,可用于保肝藥中,如肝泰沖劑、柔肝順氣丸、和絡舒肝片。
需要注意,大家應該合理的使用中成藥,不能隨意用藥。當您有用藥需求時,應向醫生或藥師咨詢,以保證用藥安全、有效。
適宜人群
當歸適用于面色萎黃、眩暈心悸者;虛寒腹痛、風濕痹痛者;跌撲損傷、癰疽瘡瘍者;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者;腸燥便秘者。
面色萎黃、眩暈心悸者:
當歸能養血補虛,可用于治療心肝血虛導致的面色萎黃、眩暈心悸。
虛寒腹痛、風濕痹痛者:
當歸補血活血,又兼能散寒止痛,可用于治療血虛、血瘀、血寒導致的虛寒腹痛、風濕痹痛。
跌撲損傷、癰疽瘡瘍者:
當歸能活血化瘀,可用于跌撲損傷、瘀血腫痛及血瘀心腹刺痛等諸痛證。當歸有托毒消腫的作用,外科常用于治療癰疽初起、紅腫熱痛,及氣血虧虛導致的膿成不潰或潰后不斂。
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者:
當歸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可用于治療血虛、血滯、氣血不和、沖任失調導致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腸燥便秘者:
當歸有補血、潤腸通便的作用,可用于治療年老體弱、婦女產后血虛津枯導致的腸燥便秘。
需要注意,本品多與其他藥物配伍應用來治療上述疾病,具體組方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病情、體質、合用藥物情況等制定,存在個體化差異,請大家不要盲目用藥。
禁忌人群
濕熱中阻、肺熱痰火、陰虛陽亢者不宜應用;大便溏瀉者慎用。
原因:
本品甘溫,濕熱中阻、肺熱痰火、陰虛陽亢者不宜應用;又因潤燥滑腸,大便溏瀉者慎用。
使用方法
本品多與其他中藥配伍應用于中藥組方中,一般情況下,需要煎煮后內服。需要注意,具體的熬藥方式,如加水量、煎煮時間、煎煮次數等需要遵照醫囑,以保證藥液能夠發揮相應的療效。
用量
臨床常用劑量為6-12g,但由于每位患者病情、體質等因素不同,具體用量會存在個體化差異,請患者嚴格按照醫生處方規定的劑量使用本品。
不宜同用
當歸與華法林合用有加重出血的風險,若合用應加強INR監測(監測抗凝藥物效果的指標,INR過高就有出血的風險)。
華法林:
當歸中含有香豆素類成分,具有抗凝血的作用,與華法林合用時,有加重出血的風險,如鼻出血、牙齦出血、便血、皮下出血等。因此,為保證用藥安全,兩種藥物在合用時應加強INR監測。
溫馨提示
1、作為藥品:當歸是臨床常用的中藥,若需要服用本品治病或調理身體,建議您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本品,以免發生用藥風險。
2、作為藥食同源產品:衛健委2019年第8號文件將當歸列入藥食同源類藥用植物,但僅作為香辛料和調味品,請大家不要將本品作為食材食用。
3、作為保健食品:當歸可應用于保健食品領域。需要注意,保健食品是食品,而不是藥品,不能替代藥物。選購保健食品要認清認準產品包裝上的保健食品標志及保健食品批準文號,依據其功能及適宜人群有針對性的選擇,并按標簽說明書的要求食用,切忌盲目購買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