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結腸息肉可通過內鏡下切除術、腹腔鏡手術等方式治療。橫結腸息肉可能由遺傳因素、慢性炎癥刺激、高脂飲食、膽汁酸代謝異常、腸道菌群失衡等原因引起。
1、遺傳因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遺傳性疾病易導致息肉惡變,需定期腸鏡篩查。建議高風險人群每年進行糞便隱血檢測,必要時行預防性結腸切除術。
2、慢性炎癥:潰瘍性結腸炎反復發作可能誘發炎性息肉。控制炎癥需使用美沙拉嗪、潑尼松等藥物,同時需每1-2年復查腸鏡監測病變進展。
3、飲食誘因:長期高動物脂肪飲食會刺激腸黏膜增生。調整飲食結構需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每日食用燕麥、芹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不少于30克。
4、代謝異常:膽汁酸重吸收障礙可能導致腸上皮異常增殖。改善代謝需補充益生菌制劑,維持腸道菌群平衡可選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
5、癌變風險:腺瘤性息肉直徑超過1厘米時癌變率達30%。內鏡治療采用EMR或ESD技術完整切除病灶,術后每3年需復查腸鏡防止復發。
預防息肉復發需保持每日30分鐘有氧運動,飲食注意控制紅肉攝入量,術后患者應建立規律的腸鏡隨訪計劃。出現便血、排便習慣改變等癥狀需及時就診消化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