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各地疫情波動和取消核酸政策的頒布,加之冬季流感病毒等呼吸道傳染病風險增大,感冒類、防疫類藥品在短期內銷量有明顯上漲,不少地方出現了大規模的囤藥狀況。
為了應對新冠,對于個人及家庭而言,是否有必要囤藥?如果有相關癥狀,如何合理用藥?家中又該常備哪些藥品呢?今天愛心園就把整理后的答案分享給大家。
感染陽性后,如何應對?
很多人都在擔心疫情開放后,自身變陽會有什么癥狀和經歷,看看下面這張圖您就明白了——
一般接種過新冠疫苗并完成加強免疫的人群,病程和癥狀都相對輕。但若出現體溫持續高熱、呼吸困難、精神狀態差等癥狀,還是應盡快到附近醫院的發熱門診就診,不要一窩蜂地聚集在大醫院。
而70歲以上、有基礎病的老年人,病程普遍更復雜,應盡快完成疫苗接種,感染后首選醫院觀察治療。
拒絕盲目囤藥
經過整理,愛心園發現近期各地囤藥風潮下,主要有以下三種認知誤區:
1.跟風大量囤藥
很多人認為,無論是品種還是數量,家庭儲備的藥品越多越安全。其實不然,備藥越多,意味著因變質失效而承擔的安全和經濟風險越大。另外有效期短、不常用的、打開制劑包裝的、不清楚有效期的藥品均不宜保留。
2.輕信新冠吃藥順序
(網傳新冠吃藥順序圖)
得了新冠,應該根據每人的狀況對癥下藥,盲目吃藥存在一定風險。
且一旦一種藥吃兩天不管用,馬上就接著吃另外一種,比如感冒藥有很多成分是相同的,如果同時服用兩種有相同成分的藥物,很可能會發生不良反應。
3.提前吃藥預防新冠
很多人都喜歡在降溫或者身體不舒服時“提前”吃藥,但很多疾病的初期癥狀是很相似的,如果用藥不當,不但沒有用,還容易引起不良影響;如果擅自加大劑量會更加危險,甚至會引發藥物中毒。
同時預防新冠還是要依靠疫苗接種,吃藥主要是用來治療癥狀的,隨便吃可能會帶來副作用。
根據經濟日報
無癥狀感染者若在隔離醫學觀察期間未出現相關癥狀或體征,則保持適度休息、多飲水即可,不需要用藥及任何其他治療措施,按目前政策只要做好隔離,避免傳染即可。專門針對新冠肺炎自行備藥,特別是大量囤積特定藥物的意義不大。
家中可自備哪些藥品?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曾多次發布關于配備和管理家庭藥箱的科普知識:家庭藥箱一般以治療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以及時令性疾病的藥物為主。
家庭常用藥品是為了使一些小病患能得到及時治療、盡早控制,或至少能在去醫院前做些臨時處理。但要注意,對自己不能確診或癥狀較重、變化較大的疾病,不能擅自用藥。
而若不幸中招新冠,可按照下圖適當準備一些緩解癥狀的藥物
圖源《錢江晚報》
除此之外,家庭常備藥可以考慮家庭成員中有沒有特殊人群、一些常見病和慢性病的患者,或者為有既往經驗的情況做準備。
比如應對蚊蟲叮咬及抗過敏藥物(如風油精、爐甘石洗劑、氯雷他定等),以及創可貼、碘酒等外用藥;家有老人的可備些治療心絞痛的藥物(如硝酸甘油片、阿司兒林腸溶片)。
最后就是家庭藥箱中常備的外用藥,以及有防腐、殺菌、消毒等功能的藥品和耗材,如居家自測抗原、酒精消毒、口罩、體溫計等。
當自行采購藥品時,要注意區分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在藥店可以直接購買到非處方藥;而處方藥需經醫生處方購買,如抗菌藥物等。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藥品有專屬的身份證,即藥品批準文號,標有“國食健字”或“衛食健字”的是保健品,不具備任何藥效,購買時一定要提高警惕。
最后還是希望大家不要跟風盲目囤藥,盡早安排疫苗接種,為免疫力做好預防工作。除此之外做好日常防護,口罩常戴、與他人保持一米距離、勤洗手消毒。出現流感癥狀,最好主動居家隔離觀察,就醫時也做好防護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