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上長皰疹可能由病毒感染、接觸性皮炎、免疫力下降、過敏反應、帶狀皰疹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抗病毒治療、外用藥物、免疫調節、避免過敏原、鎮痛消炎等方式治療。
單純皰疹病毒或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是常見病因。病毒通過皮膚破損處侵入,在神經節潛伏后激活繁殖,導致局部簇集性水皰。伴隨灼熱感或瘙癢,可能反復發作。治療需口服阿昔洛韋、泛昔洛韋等抗病毒藥物,局部涂抹噴昔洛韋乳膏。
接觸有毒植物、化學物質或金屬飾品可引發過敏性皰疹樣皮疹。表現為紅斑基礎上密集小水皰,邊界清晰伴劇烈瘙癢。發病與特應性體質有關,需立即用清水沖洗患處,外用氫化可的松軟膏聯合口服氯雷他定。
熬夜、壓力或慢性疾病導致免疫功能紊亂時,潛伏病毒易復發。皰疹多沿神經分布,伴隨乏力、低熱等全身癥狀。建議保證7小時睡眠,補充維生素C和鋅制劑,必要時注射胸腺肽增強免疫。
食物或藥物過敏可誘發蕁麻疹樣皰疹,常見于青霉素、海鮮過敏者。皮損呈風團樣隆起,中央可有小水皰,瘙癢劇烈。需立即停用致敏物質,口服西替利嗪,嚴重時靜脈注射地塞米松。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激活引起,多見于50歲以上人群。沿單側神經節分布成簇水皰,伴隨神經痛。早期使用加巴噴丁鎮痛,聯合伐昔洛韋抗病毒,皮損處可敷貼利多卡因凝膠。
日常需保持患處清潔干燥,避免抓撓防止繼發感染。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飲食增加雞蛋、瘦肉等優質蛋白攝入,適當進行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增強體質。若皰疹擴散伴高熱或視力模糊,需立即就醫排查嚴重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