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汁反流可能由胃部手術后功能異常、幽門括約肌功能障礙、膽囊切除術后、胃排空延遲、慢性胃炎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為上腹灼痛、口苦、惡心嘔吐、食欲減退、胸骨后燒灼感等癥狀。
膽汁刺激胃黏膜可引發持續性或陣發性上腹部灼燒樣疼痛,進食后可能加重。疼痛多位于劍突下,可放射至背部。建議避免高脂飲食,采用鋁碳酸鎂等胃黏膜保護劑緩解癥狀。
晨起口腔出現明顯苦味是特征性表現,夜間平臥時膽汁易反流至口腔。可能與奧美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使用不當有關,需調整用藥方案并抬高床頭15-20厘米睡眠。
膽汁刺激胃竇部可引發反射性惡心,嘔吐物常含黃綠色膽汁液體。建議少量多餐,避免洋蔥、咖啡等刺激食物,必要時使用多潘立酮促進胃動力。
長期膽汁刺激導致慢性胃炎時,患者可出現早飽感、餐后腹脹等消化不良癥狀。需進行胃鏡檢查明確黏膜損傷程度,配合胰酶制劑改善消化功能。
嚴重反流時膽汁可到達食管下段,產生類似胃食管反流的胸骨后燒灼感。可能與膽囊收縮素分泌異常有關,建議進行24小時食管pH監測,必要時行十二指腸分流術。
日常需限制動物內臟、油炸食品攝入,選擇燕麥、南瓜等富含膳食纖維食物。餐后1小時內避免平臥,可進行慢走等低強度運動促進排空。睡眠時保持左側臥位減少反流,定期復查胃鏡評估黏膜修復情況。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嘔血、黑便時需及時消化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