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管短不一定會導致早產。宮頸管長度是評估早產風險的指標之一,但并非唯一決定因素,需結合其他臨床指標綜合判斷。
宮頸管短可能與宮頸機能不全、先天發育異常或既往宮頸手術史等因素有關。妊娠期宮頸管長度小于25毫米時早產風險相對增高,但通過醫學干預可有效降低風險。超聲監測宮頸管長度是重要評估手段,建議妊娠18-24周進行測量。對于高風險孕婦,醫生可能建議每周或每兩周復查。
宮頸環扎術是預防早產的有效措施,適用于有明確宮頸機能不全病史或超聲提示宮頸進行性縮短的孕婦。手術通常在妊娠12-14周實施,術后需避免劇烈活動。黃體酮制劑如地屈孕酮、微粒化黃體酮可幫助維持妊娠,陰道用黃體酮對延長宮頸長度效果顯著。阿托西班等宮縮抑制劑可用于抑制宮縮。
日常護理需注意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減少腹部壓力,禁止性生活及重體力勞動。建議采取左側臥位休息,每日保持8-10小時睡眠。飲食應保證充足蛋白質攝入,適量補充維生素E和鈣劑。出現下腹墜脹、陰道分泌物增多等先兆早產癥狀時需及時就診。心理疏導同樣重要,過度焦慮可能誘發宮縮,可通過正念呼吸練習緩解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