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藥的方式如果不對,可能會降低藥效,甚至對身體產生毒副作用。煎中藥時器具、準備工作以及煎藥時間、煎藥量等都有講究,比如應使用砂鍋煎藥、在煎藥前應先浸泡藥材等,注意好正確的煎藥方式,才能發揮藥材的最大藥效。
許多朋友在出現身體不適時,會通過中藥來調理。一般中藥是需要將藥材帶回家煎制的。而中藥的煎制過程有許多需要注意的,煎制方法是否正確,決定藥物在煎制之后是否可以發揮最大的藥效。那么,怎樣煎中藥才正確方法?
一、煎中藥的器具選擇
煎中藥時最好選擇用砂鍋熬藥,這是因為砂鍋的性質較為穩定,不會與藥物中的成分發生反應,從而影響到藥效。除了砂鍋之外,玻璃鍋、不銹鋼鍋也可以用于煎藥,而銅鍋、鐵鍋由于其成分不穩定,容易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藥效,因此不推薦使用。
二、煎藥的準備工作
煎中藥之前,藥材無需清洗,但應先用冷水將藥材浸泡20-30分鐘左右,將藥材中的一些有效成分浸出,之后再開始煎藥,可以發揮藥物的最大功效。一般浸泡藥物的水量應超過藥材表面3-5厘米,如果是質地較堅實的藥材,可適當多泡一會兒,而一些質地疏松以及花、葉類的藥物可適當縮短浸泡的時間。
三、煎藥的時間
煎藥時,首先應將藥物用武文煮沸,之后再用文火慢煮。一般藥液沸騰之后20分鐘藥就煎好了。藥物一般煎制兩次,頭煎的時間相對較長,二煎時間可稍短一些。不同的藥物煎制時間稍有區別,用于治療外感風寒、急性熱病的清熱發散性藥物,頭煎的煎制時間為15-20分鐘,二煎則為10-15分鐘。用于治療氣虛、腎虛等補益類的藥物,頭煎可煎煮30-40分鐘左右,二煎則為20-30分鐘。
四、煎藥量
中藥湯劑是兩次煎煮之后藥液的混合液,服用時一般分2-3次服完。一劑中藥兩次煎出的湯劑一般為200-300毫升,一次服用100-150毫升。給兒童服用的藥物煎藥量可適當少一些,煎出的湯劑以100-200毫升為宜,一次服用50-1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