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金屬裸支架植入血管以后,血管內皮會逐漸覆蓋支架,隨著時間推移,支架表面還會有其他血管組織成分增殖,導致血管腔越來越小,出現再狹窄。為了防止支架內再狹窄的出現,藥物支架應運而生。支架表面涂布了抗增殖藥物,如雷帕霉素,紫衫醇等,可以有效減少支架內組織的增殖,支架內再狹窄的發生率從此以后大大降低。
然而,藥物支架在抑制組織增生的同時也延緩了內皮對支架的覆蓋。由于支架與血液直接接觸時容易產生血栓,所以在完全覆蓋前需要服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聯合治療,過程需要1年左右,期間會增加出血風險。相比之下金屬裸支架的抗血小板治療時間只需1-3個月,出血風險較低。所以,對于普通患者,藥物支架是首選方案,對于出血高風險患者(如近期有腦出血、胃腸道出血的患者),可以選用金屬裸支架。
支架植入術后常規的藥物治療包括抗血小板藥、降脂藥物、控制心率藥物等等,藥物支架中并無此類成分。所以這些藥物還需照常服用,不能減量。并且,由于支架內血栓風險較高,植入藥物支架的患者更應該按時、足量服藥,否則一旦血栓形成,往往危及生命。
另外,一些新型支架也在研制和試驗過程中,這些支架涂布的藥物更加多樣化,降脂藥物、促進內皮覆蓋等藥物均有涉及,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藥物支架植入后,患者的服藥量能夠大大減少。
綜上所述,在科學服藥的基礎上,藥物支架在植入早期需要更加注意,但能夠獲得優于裸支架的遠期效果。